「全球氣候變遷績效指標」臺倒數第七 環團:過度依賴化學燃料

氣候先鋒者聯盟今日接受專訪談「COP28氣候峰會臺灣被消失的真相」,評比不只看電力,還有包含政策等指標,例如再生能源等政策,政策面是否能引導國家,儘管行政院發言人林子倫說過去7年綠電增加7倍,但2015年至今我國溫室氣體排放量沒有減少。(摘自氣候先鋒者聯盟)

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締約方第28次會議(COP28)德國看守(Germanwatch)、新氣候研究所(New Climate Institute)、全球氣候行動網絡(Climate Action Network International)等獨立機構日前公佈一年一度的全球氣候變遷績效指標(CCPI),臺灣退步4名,排名第61名、倒數第7。對此,氣候先鋒者聯盟發起人楊家法分析,我們再生能源政策部分都是差或是極差,溫室氣體排放是倒數第四名,從2015年到現在沒有減少,反而還有微幅增加。

氣候先鋒者聯盟今日接受專訪談「COP28氣候峰會臺灣被消失的真相」,評比不只看電力,還有包含政策等指標,例如再生能源等政策,政策面是否能引導國家,儘管行政院發言人林子倫說過去7年綠電增加7倍,但2015年至今我國溫室氣體排放量沒有減少。

氣候先鋒者聯盟指出,爲什麼我們評比那麼差,從國內數據來看,2015年到2022年煤炭增加274萬頓,天然氣增加557萬千立方公尺,這些都是經濟部能源署公佈的資料;另外,還有應該要逐步脫離化學燃料,原因是再生能源增加的度數剛好被非核政策抵銷。

楊家法指出,2017年煤炭用量特別增加,就是因爲政治因素把核能機組關掉停止運作,使得煤炭用量爆增,2018年2月又開始使用,情況纔開始好轉,這中間過程跟核電密切相關。

另外,氣候先鋒者聯盟發言人江肇元表示,天然氣使用量這幾年一直在上升,2022年來到新的高點,越來越依賴天然氣;楊家法則說,上禮拜中研院有一個去碳燃氫,根據中研院的說法「去碳燃氫每年可減少7000噸碳排」,但發同樣1度電,要用1.8倍的天然氣爲材料來製作氫氣,經濟效益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