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停滯性通膨 風險升高

大宗商品價格上揚以及美元升值,使得商品進口經濟體面臨低成長與高通膨的危機攀升。圖/美聯社

美元指數今年來走勢

國際清算銀行 (BIS) 發佈最新季報警告,美元升值加上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將引發全球停滯性通膨風險大幅升高。

報告提到,大宗商品價格上揚以及美元升值,都使得商品進口經濟體面臨低成長與高通膨的危機攀升,換言之也就是外界所稱的停滯性通膨風險。它認爲兩者情況的結合,背離了歷史模式,並升高全球停滯性通膨的風險。

該銀行還指出,相對於已開發國家,新興市場經濟體所受的衝擊更大,這反映出後者對於商品的消費增加,以及它們更容易暴露在全球金融情勢動盪中。

BIS是透過分析過去30年、22個大宗商品進口國的季度資料,得到如此的結論。

疫情過後商品價格持續上漲,至於聯準會激進升息則爲美元轉強帶來了支撐。

BIS解釋,商品價格走高通常會引發通膨壓力加重與抑制商品進口國的經濟成長。至於美元升值在美國以外的地區也會出現類似影響,特別在新興經濟體上尤爲明顯。

報告表示,商品價格上漲帶動通膨升溫,可能促使央行以貨幣政策做爲迴應,進而傷害實體經濟成長。由於商品多以美元計價,因此一旦美元升值,更將加劇停滯性通膨的問題。

BIS還補充,商品漲價也將侵蝕債務償付能力,導致金融條件出現緊縮。

報告顯示,商品價格與美元匯率之間存在正相關,意味未來的總體金融穩定政策恐將面臨更大挑戰。這將使得總體經濟的波動加大,以及更難在通膨與產出穩定之間進行平衡。

該報告也認爲,市場不應該排除全球央行協同將利率升至高出預期水準的可能性。BIS貨幣和經濟部門負責人波瑞歐( Claudio Borio)表示:「各國央行向來很清楚完成該工作的優先順序,以及對於過早宣佈勝利應該更爲謹慎小心。」他認爲這樣審慎的態度是非常適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