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研究所大調研!中證協發文

中國基金報記者 顏穎

2021年寫了多少研報?服務機構客戶數量幾何?賺取多少機構佣金?與券商研究相關的種種問題,監管正在“摸底”。

中國基金報記者獲悉,近期中證協向業內券商發文,組織開展對2021年發佈證券研究報告業務經營情況的統計。

在具體統計表中,中證協要求券商上報研究部門設置及人員構成、執業分析師數量、是否設立首席經濟學家、2021年覆蓋機構客戶數量、佣金收入、研報數量、外請專家服務情況等十項內容。

來看詳情——

統計境內外研究部門設置情況

關注質控合規人數

統計表中,券商首先需要報送的是研究部門設置和人員組成的數據。其中,監管關注券商是否設立獨立的研究部門(子公司),並彙報部門總人數、證券分析師人數、2021年新進人員數量及佔比等。

由於近年來券商海外子公司發展風生水起,配備相應研究部門,中證協也要求券商報送境外研究部門設置情況,填報境外子公司研究部門人員數量及服務對象等信息。

值得關注的是,對於研報質量審覈人員和合規人員數量及佔比,券商也需要一同報送。

在上年調研中,監管曾指出,部分公司研究報告質量控制和合規審查人員佔比較低,研究報告質量控制和合規審查環節管控薄弱,行業發展存在短板。要求各家券商研究部門配備充足的質量控制和合規審查人員,明確工作職責,加強研究報告質量控制。

在證券分析師人員構成上,中證協要求券商按照執業1年以下、1-3年、3年以上三個時間階段分別報送證券分析師人數,並統計2021年分析師離職人數及離職率數據等。研究銷售部門的設置和人員構成也需報送,包括研究銷售部門的層級(一級部或二級部)及銷售人員數量等。

另外,中證協還要求券商單獨填報設立首席經濟學家的情況,並報送姓名及聯繫方式。

彙報研報及機構客戶數量

聚焦外請專家服務

對於證券研究報告業務的主要經營情況,其產出成果和客戶情況自然是調研重點。

具體來看,中證協要求券商報送2021年發佈的研究報告和覆蓋上市公司數量,區分境內上市公司、香港和境外上市公司、新三板掛牌公司三大領域。發佈的證券研究報告需是由證券分析師撰寫,並經過公司證券研究報告質量審覈和合規審查後由公司統一發布的證券研究報告。

覆蓋機構客戶上,券商需對公募基金客戶、險資客戶、QFII及RQFII客戶進行分別統計。在公募基金客戶統計上,客戶數量爲上年度末證券公司中租賃交易席位的公募基金公司數量和開立資金賬戶進行證券交易的公募基金公司數量之和(重複按1家計算)。

佣金收入上,重點關注公募基金佣金收入,公募產品佣金收入情況需單獨報送。公募基金佣金收入爲上年度證券公司中所有公募基金客戶的佣金收入,協會統計彙總後將發佈各公司的市場佔有率。

此外,券商還需填報2021年外請專家的服務情況,包括邀請外部專家爲客戶提供證券投資諮詢服務以外的諮詢服務的次數及邀請外請專家人數。

上年調研中,中證協曾指出,一些公司邀請外部專家較頻繁,在專家身份覈實和會議管理方面存在風險隱患。提醒業內券商將專家服務應維持在適度、合理水平,做好邀請專家身份覈對、協議簽訂、會議管理、服務內容歸檔留存、費用規範支付等工作。

除上述問題,中證協還要求券商報送研究部門(研究子公司)定位和主要服務的對象,研究部門(研究子公司)爲公司內部其他部門提供哪些研究支持服務,2021年研究部門(研究子公司)承擔的其他科研任務及課題,公司對證券分析師等研究人員的考覈標準及各指標占比等情況。

分析師隊伍不斷壯大

行業規範從嚴

據瞭解,此次中證協向各家券商發文摸底研究業務經營情況,系年度例行數據報送,主要是爲了加強研究隊伍建設,引導研究報告質量提升。

回顧去年的統計情況,監管通報顯示,截至2020年底,有95家證券公司設立了獨立的研究部門或研究子公司,總人數6150人,註冊登記分析師3364人,發佈境內外上市公司和新三板掛牌公司研究報告85000餘份,較爲全面的覆蓋了各行業和上市公司。

記者根據東方財富Choice數據統計發現,截至2021年年底,業內註冊登記分析師達到3429人。最新數據則顯示,這一數字已達到3793人,分析師隊伍正在不斷壯大。

今年以來,監管對證券研究業務及分析師人員管理等領域持續從嚴。今年3月,機構部發布監管通報,對“玄學研報”等違規案例重申通報,並要求證券分析師、證券投資顧問等從業人員規範執業行爲,提升專業能力。

此外,年內曾有多起賣方研報被上市公司“打臉”的案例,部分研報因存在分析結論的合理依據不夠充分、研究報告發布前的質量控制存在不足等問題,招致當地證監局開出的警示函。

上月,中證協向業內券商發佈情況通報,要求加強對發佈證券研究報告業務和證券分析師參加外部評選自律管理,規範證券分析師執業行爲,防範利益衝突等,對持股披露、調研紀要管理、分析師參加外部評選等提出要求。

中證協表示,各家券商應加強分析師等研究人員的培養和管理,加強能力建設,切實提高從業人員專業服務水平,打造自身的研究品牌;珍惜職業聲譽,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在引導市場預期、傳遞正能量方面發揮積極作用;強化分析師等研究人員職業道德和廉潔從業教育,形成風清氣正的良好行業氛圍。

編輯:艦長

版權聲明

《中國基金報》對本平臺所刊載的原創內容享有著作權,未經授權禁止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授權轉載合作聯繫人:於先生(電話:0755-82468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