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網說她“作精”,我只看到她的絕望
♪ 你如此特別,我又怎會失望 ♫
每天上午9:30,伊姐在這等你
文 | 伊姐(周桂伊)
上週我們寫了,這周我們打算寫寫其他兩對。
《再見愛人》真的是太懂得愛情、婚姻和時代之間的關係了。
先寫李行亮和麥琳這一對,名字不熟悉沒事,重點是他們身上折射的,具體的問題。
李行亮上過《快男》和《中國好聲音》,這些年已經有點“查無此人”。
2009年還是素人時,他入職一家銷售公司,認識了同爲新人的麥琳,兩人談起戀愛。
後來李行亮出道成爲歌手,麥琳從深圳跟他一起到北京發展,結婚,生子,一晃十五年。
麥琳是和李行亮一起過過苦日子的。
李行亮曾經北漂,沒錢,天冷的時候,妻子腳上連雙棉鞋都沒有。
麥琳那時候跟他說的是:“就算擺地攤,我都跟你在一起。”
李行亮當歌手賺錢後,麥琳就順理成章地成爲了全職太太。
兩個孩子出生,她就徹底變成圍着老公孩子轉的“家庭主婦”。
2014年他們的婚禮上,被問:“對幸福的定義是什麼?”
當年,麥琳的回答是:“李行亮的幸福就是我的幸福。”
十年過去了,2024年的節目中被問:“你最渴望但未曾實現的夢想是什麼?”
麥琳的回答依然是:“希望李行亮站在更大的舞臺上。”
但說完,她哭了。
十年過去,這個答案的底色,已經變得滄桑。
爲什麼李行亮麥琳這一對最有代表性?
因爲楊子是“人”的問題,這個人和誰在一起都挺讓人噁心。
但李行亮和麥琳這一對,是“關係”的問題。
他們接近普世男女,殘忍點說,它展示了,完美閤家歡照片下,愛是怎麼一點點熄滅的。
在麥琳的身上,有無數家庭主婦的縮影。
她自卑。
她總覺得自己胖了,年齡大了(87年)。
她的世界很封閉。
常年照顧孩子、打理家務,她的腦子都是一些非常具體的瑣事。
在節目裡,李行亮感嘆獨自旅行18天對中年人來說,是多麼奢侈的一件事。
麥琳就開始講,如果在家裡,此時此刻她是如何照顧兩個孩子吃早飯,如何送兩個孩子上學,如何度過雞飛狗跳的一早上的。
網上很多人對這段很反感,但作爲一個有兩個孩子的媽媽,我非常理解。
李行亮說喜歡《再見愛人》提供的生活,“不想過家裡的生活了”。
他並沒有說“回去我多幫助你”。
你看,男人抱怨你的很多問題,但你提供的婚姻福利,讓他舒服自在,不操心不費力,他是不會讓度的。
麥琳被全網吐槽“擰巴”,是因爲她過度節約,以及,難以取悅。
先說一下過度節約。
家裡面的傢俱都是以前房東留下來的,十幾年前的。
孩子去超市,要拍一下商品到網上去買。
家裡垃圾桶都是用的油漆桶。
麥琳幾年都不給自己買一件新衣服,但是, 看見別人家老公給老婆買新衣服,她會問李行亮“你怎麼不給我買”。
李行亮表示,給她買了,她嫌花錢,給退了。
關於麥琳的“難以取悅”,這裡有非常重要的一個視頻,是麥琳三次爲了“家裡衣櫃沒有放我衣服的地方”崩潰吵架。
李行亮數次試圖解決,但無效,最後氣得把自己所有衣服搬到樓下,扔了。
這個視頻請大家一定要看完,才能深刻理解這種溝通裡的“鬼打牆”。
李行亮反覆強調:“我們可以在理智狀態下溝通嗎?”
麥琳終於被逼到說出核心問題:“如果沒有吵架,是不是我們可以一直不溝通?”
請注意這句話,後面我們會重點說。
節目裡,麥琳變得看起來很反覆無常,矛盾對立。
一方面,她更沉浸在“爲家庭無悔付出”的自我感動中,而且付出過了頭。
她說自己是付出型人格,也不求回報,只要付出就會覺得很開心。
她事無鉅細地照顧着李行亮和孩子,生活圍着這個四口之家轉,渴望得到認可和正反饋。
麥琳給自己的人生排序:李行亮>孩子>父母>自己。
這也恰好是最讓李行亮窒息的一點——她太愛他了,愛到沒有自我,付出到沒有底線。
“那種關心程度超過我的母親。”
但另一方面,麥琳極度強勢。
她干涉李行亮的生活各方面。
家裡小到每一樣東西的採買,大到每一個問題的決策。
李行亮是沒有決定權的,要麥琳同意才能執行。
她不給李行亮一點現金,李行亮甚至經常問經濟人借錢度日。
但麥琳並不覺得自己這樣做是強勢的,她的理論是——
“我覺得我都付出這麼多了,就不能事事都按照你滿意的狀態來吧?”
節目裡有一個環節,三對夫妻夜聊談心,麥琳當着所有人的面深情告白李行亮:
“我這輩子我除了他,我不會有更愛的人了,因爲已經用掉我所有的力氣,和所有的愛了,還蠻不容易的。”
鏡頭給到李行亮,他的表情很微妙,不是感動、驚喜,是不自在,甚至有點驚悚。
其實這就是問題的終極答案。
不是麥琳擰巴,她高度焦慮和反覆無常的背後,是一個雙方都無法面對的問題。
這段感情,已經嚴重失衡了。
簡單說,李行亮已經不那麼“愛”麥琳了,麥琳知道,李行亮知道,但雙方沒有一個人敢面對和承認。
這不是不愛,感情還是好的,但愛情真的很少了。
麥琳又是一個自我很過剩的人,是高自尊高敏感的,很希望能在情感高位。
她經濟條件已經很好了,卻總在羨慕這個,羨慕那個,她根本不瞭解自己,她想要的,是“口頭要求”底下很深的東西。
麥琳辛辛苦苦節約、照顧孩子、維繫家庭,她做這一切絕對不是她說的“不求回報”,相反,她要的是比錢更好、更稀缺的回報。
她要感情永遠保持最初的溫度,對方永遠像剛認識的時候關注她,兩個人牢牢地綁定在一起,塑造情感上的共生狀態。
那個“衣櫃裡到底誰的衣服多”,說的從來不是衣櫃的問題。
是誰更有魅力,甚至是性魅力,誰在這段感情裡擁有更大的高點和選擇權。
李行亮是家庭經濟支柱,也參與了育兒,財政大權在她手裡,這個婚姻從利益分配已經很平衡了,但她自己的心,一直失衡。
留幾手一直暗示:“女人想要的誇獎不是你家務做得好,孩子帶得好,是誇她有魅力。”
但即便在節目裡,需要表演得多一點的場合,李行亮也誇不出。
他只承認:“房子裝修完,覺得省得也很好,老婆全對。”
生活裡的李行亮,應該已經給不出一點多餘的情緒價值,溫情和關注( 甚至也許伴隨性生活長期缺位)。
這就倒逼麥琳去變本加厲地“作”。
麥琳那種,李行亮給她買衣服,她退掉,但不買又生氣,像誰?
像長輩,老掉的長輩,比如,奶奶。
給她買東西,她覺得吃了不好,不吃又浪費。不給她買,她又念,說沒人給她送禮,沒人想到她。
奶奶爲什麼這樣?
因爲她老了,無人再注視她。
對她而言,吵架都比安靜更好,她在不斷確認自己的存在。
(麥琳在一個手機的事上折騰了三個月,與自身經濟條件嚴重背離。李行亮開百萬大G,深圳北京都有平層,算大中產了)
這就是“折騰”,外人不理解的“折騰”。
但這種折騰,是麥琳心裡,和李行亮發生聯結的唯一途徑。
最新一期,麥琳輸出一段全網吐槽的控訴,如果不是遇到你我會嫁給有錢人會成富太。
全網說她現實,我只聽到了她的絕望。
麥琳想要的是贖罪式的婚姻,因爲除了良知和愧疚感,她不認爲自己有能力,讓李行亮永遠忠誠於她。
黃執忠的點評一針見血。
麥琳,“我必須是要在衆多情感當中,成爲債權人。”
但是,一個根本沒有資本(非經濟支柱,沒有驚人的性魅力,心性不夠智慧)的人,還想做莊家,能不絕望嗎?
麥琳 想用過度付出和道德高度,來解決自己的問題,是註定要失敗的。
李行亮周邊的所有人,都覺得麥琳是一個很好的妻子,他自己也會這麼認爲。
這也導致了李行亮的“應該這樣做”行爲,遠遠大於了“我想這樣做”行爲。
比如,夫妻測試答題,他很怕自己答不對,這意味着“漠視結髮妻”的道德綁架。
再比如,給他的婚姻打85分,是因爲不敢打低分。
但好的健康的愛情,不是通過感恩戴德、內疚感來實現的。
它是怎麼實現的,很多博主都有自己的一套理論,但時至今日,我想誠實地說,它是玄學。
我們各自的人生都充滿變動和未知,要接受愛就是流動的,愛也有可能會消失的。
我們去努力,是爲了讓自己的人生更快樂,很難是“我們的人生更快樂”,因爲太多太多元素,不是你一個人可以決定的。
麥琳已經得到很多,卻沒有學會接受成年人生活的真相——
接受愛的耗損,接受人生不會完美,接受自己需要不斷成長。
就我個人而言,我的確不支持普通人當全職主婦,用自己全部的能量成全對方,然後“把人生的價值維繫在一個人的良心和情緒上”。
把老公變成唯一能欣賞你的青春、生命和女性之美的人,你最終會感覺不到他的欣賞,因爲這太違揹人性了。
在親密關係中,請先讓自己舒服。
你做一件事,要因爲這件事本身給你愉悅,沒有潛意識的討好,沒有預設的回報,甚至不需要對方的參與。
最後的最後,別追求“純粹的愛意和永遠的激情”。
因爲這個世界上沒有這個東西。
這世界上只有人自己對自己長久的、永恆的、全然發自內心的愛。
如果你自己都做不到,任何人就都給不了了。
觀影團
“伊姐看電影”線下平臺“伊姐觀影團”,至今爲止組織200多場官方授權的電影首映禮、超前點映,想免費參加明星首映禮,得到正版的限量周邊,獲取專屬的文旅精品優惠嗎?
點擊小程序註冊會員(“伊姐觀影團”報名活動唯一途徑,唯一途徑,唯一途徑)。每日簽到領積分,兌換私家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