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水怎麼勤洗手?疾管署提「限水三狀況」替代方法可做手部清潔

▲洗手,資料照。(圖/記者李毓康攝)

記者洪巧藍臺北報導

進來國內各地降雨量未如預期,導致水情吃緊,部分縣市將實施第一階段限水。不過近期又是呼吸道疾病病毒腸胃炎好發季節,還有開學連假腸病毒蠢動疾管署提醒,可以依照有無自來水、手部髒污情況,用不同的方式來做手部清潔。

疾病管制署副署長莊人祥表示,手部衛生可以預防許多傳染疾病,但限水期間、水源不足可以有替代措施,可以依照3種情況來做手部清潔:

1、轉開水龍頭還有水:依「溼、搓、衝、捧、擦」的步驟洗手,但勿將水量轉到最大,搓揉手部時先關掉水龍頭,勿塗抹過多肥皂清潔劑

2、沒有自來水,但仍有其他儲水或乾淨水源:可泡製3至5 ppm含氯漂白水(如附件)置於附有水龍頭之儲水桶,先打開儲水桶水龍頭用小水量含氯漂白水沾溼雙手搓揉約20秒後,再以少量含氯漂白水沖洗雙手,最後再另以清水洗掉殘留的漂白水。

▲3-5ppm漂白水配製方法。(圖/疾管署提供)

3、無法取得清水且手部無明顯髒污:可使用酒精含量75%左右的酒精或乾洗手清潔雙手,並務必搓至完全乾燥爲止;但由於酒精對腸病毒及諾羅病毒消毒效果有限,且無法取代正確洗手步驟,提醒民衆如未正確洗手,仍應避免用雙手接觸口鼻、眼睛或照顧嬰幼兒

疾管署也提醒,民衆於水資源較爲緊繃之際,仍應落實「當用則用,當省則省」的觀念,勿因節水而忽略手部衛生,同時也要注意儲水方式避免病媒蚊孳生,降低傳染病之感染與傳播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