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老百姓過上更好的日子——全國兩會代表委員感悟習近平總書記的民生情懷
龍年早春時節,全國兩會代表委員齊聚首都北京,共赴盛會。明媚的春光中,代表委員們帶來人民羣衆的心裡話——“總書記始終牽掛着百姓冷暖!我們有勁頭、有盼頭、有奔頭!”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全國兩會團組審議討論,聽取代表委員發言,坦誠交流、親切關懷,讓來自人民羣衆的智慧昇華成國家的頂層設計。
每次到地方考察,總書記常常到老百姓家走一走、坐一坐,揭鍋蓋、問冷暖,平易近人的家常、溫暖人心的問候、親切和藹的笑容,展現着大黨大國領袖對百姓生活的細微體察。
“共產黨把所有精力都用在讓老百姓過好日子上。好了還要再好,不能止步。”總書記的話語溫暖而堅定。
“我們的目標很宏偉,也很樸素,歸根到底就是讓老百姓過上更好的日子。”二〇二四年新年賀詞中,習近平主席溫暖人心的話語,吹響了新年奮進的號角。
“爲人民謀幸福,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我們要時刻不忘這個初心,永遠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爲奮鬥目標”
熱鬧的鑼鼓敲起來,歡快的長龍舞起來……龍年春節裡,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松山區大廟鎮小廟子村一派喜慶祥和。
“小廟子村在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道路上越走越順暢。”全國人大代表、小廟子村黨總支書記趙會傑介紹,“黨組織+合作社+黨員+農戶”的黨建引領產業發展模式圓了鄉親們的產業致富夢,人均年收入超過2萬元。
2022年3月5日下午,人民大會堂東大廳,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內蒙古代表團參加審議。當趙會傑代表發言時,總書記認出了她。
“2018年,在這裡我邀請您到我們家鄉看看,沒想到2019年您真的來了。”趙會傑代表按捺不住心中的感動。
“總書記心裡有人民,他總把人民說的每一件事都放在心上,當成最重要的事。”趙會傑代表說,“人勤春來早。春節剛過,鄉親們就已經在規劃今年的產業了。我們的日子還會更好!”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爲人民謀幸福,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我們要時刻不忘這個初心,永遠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爲奮鬥目標。”
“黨的二十大後,習近平總書記首次出京考察就來到延安,彰顯了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永葆初心使命的堅定信心和決心。”全國人大代表、陝西省延安市甘泉縣橋鎮鄉橋鎮村黨支部書記樊九平說。
彼時正值金秋時節,延安蘋果紅了,一派豐收景象。
一下火車,總書記就前往延安市安塞區高橋鎮南溝村,同老鄉們親切交流,並採摘了一個紅紅的大蘋果。聽說老鄉們通過築水壩、搞滴灌和精細化管理,有效解決了用水和灌溉問題,總書記稱讚說:“這就是農業現代化,你們找到了合適的產業發展方向。”
“總書記的話,給我們指明瞭前進方向。老鄉們不僅賣蘋果,還吃上了‘產業飯’‘旅遊飯’。如今,延安的蘋果產業鏈串起萬千小農戶,成爲延安農業第一大特色產業。”說起延安的蘋果,樊九平代表滔滔不絕。
從陝北的變化看到中國的變化,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現在,‘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第一個百年目標已經實現,絕對貧困問題解決了,老鄉們過上了好日子,但還要繼續努力往前走,讓生活越來越美好。”
今年春節,位於羅霄山脈深處的江西省井岡山市茅坪鎮神山村格外熱鬧,家家戶戶貼春聯、掛燈籠、打餈粑,支起火紅的爐竈,炸起噴香的油果。
“8年前,就是在這裡,習近平總書記和鄉親們一起打餈粑、吃米果,與大家共商脫貧攻堅之策。”全國人大代表、江西省井岡山市茅坪鎮神山村村民左香雲說。
“餈粑越打越黏,生活越過越甜!我們抓住鄉村旅遊的發展契機,靠竹木加工和農家樂帶領鄉親們致富。”左香雲代表自豪地拿出一本相冊,裡面是神山村的今昔對比。
初心如一,江山印證。
“要堅持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爲推進改革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唯有如此改革才能大有作爲。”
“把人民羣衆滿意不滿意作爲評判主題教育成效的根本標準,解決好人民羣衆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把惠民生的事辦實、暖民心的事辦細、順民意的事辦好”。
堆積的垃圾清理了、暖氣不熱的問題解決了、停車位更多了、泥沙淤積的河道清理了……在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期間,各地區各部門各單位把“四下基層”作爲了解民情、科學決策的關鍵環節,廣大黨員、幹部撲下身子、沉到一線,傾聽羣衆呼聲、反映羣衆願望、關心羣衆疾苦,不斷辦好惠民利民實事,不斷創造新的幸福生活。
“人民羣衆什麼方面感覺不幸福、不快樂、不滿意,我們就在哪方面下功夫,千方百計爲羣衆排憂解難”
千里隴原,大道通衢。甘肅臨(夏)大(河家)高速公路在崇山峻嶺之間穿梭,連接起沿線15個鄉鎮、28個村,成爲當地百姓的幸福路。
談起這條公路,全國人大代表、臨夏開放大學副校長董彩雲說,五年前的場景歷歷在目。
2019年3月7日,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甘肅代表團審議。
“我的家鄉坐落在美麗的積石山腳下,是撒拉、東鄉、保安等多個少數民族的家園,但我們缺乏一條連接外部的高速公路,孩子們去周邊上學要坐一天車……”董彩雲代表直言不諱。
總書記聽得認真,用溫和的目光注視着她。
“總書記和藹的笑容,充滿鼓勵的眼神,讓我不自覺便打開‘話匣子’,把基層的需求講給他聽。”董彩雲代表說。
發言結束,總書記在會議現場就指出:“各部委同志都在,要積極吸收採納代表建議”。
當年,臨大高速公路就開工建設,將臨夏縣、臨夏市、積石山縣串聯在了一起。
“現在,臨大高速公路全線已經開通運行三個多月了,在去年底的積石山地震中,這條公路成了救援力量和物資運輸的‘大動脈’。”董彩雲代表說,“這條路寄託着家鄉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願望,我代表家鄉的父老鄉親表達感恩謝意。”
枝葉關情,念茲在茲。
百姓的急難愁盼就是習近平總書記的牽掛事,人民的幸福生活就是習近平總書記心中的“國之大者”。
“人民羣衆關心的問題是什麼?是食品安不安全、暖氣熱不熱、霧霾能不能少一點、河湖能不能清一點、垃圾焚燒能不能不有損健康、養老服務順不順心、能不能租得起或買得起住房,等等。”
“共產黨就是爲人民謀幸福的,人民羣衆什麼方面感覺不幸福、不快樂、不滿意,我們就在哪方面下功夫,千方百計爲羣衆排憂解難。”
黨的十八大以來,提升醫療衛生服務水平、加強食品安全監管、減輕學生課業負擔、“廁所革命”、垃圾分類、清潔取暖……全國政協委員、首都醫科大學全科醫學與繼續教育學院院長吳浩感慨,百姓的一件件一樁樁“小事”總書記擺在案頭、記在心中,不斷融入國家發展的頂層設計,一次次成爲改革的關注點、發力點。
打贏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脫貧攻堅戰,實現小康這個中華民族千年夢想,建成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教育體系、社會保障體系、醫療衛生體系,持續打好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人民羣衆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
“我們追求的發展是造福人民的發展,我們追求的富裕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
如何紮實推進共同富裕,讓現代化建設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習近平總書記始終念茲在茲。
“堅持精準扶貧,不能‘手榴彈炸跳蚤’”“少搞一些‘盆景’,多做一些惠及廣大貧困人口的實事”“絕不能搞數字脫貧”“抓工作不能狗熊掰棒子,去過的每個地方都要抓反饋”……全國兩會“下團組”時,習近平總書記總是殷殷叮囑、諄諄告誡。山腳下直通省城的路、搬出土坯房的家、家門口就能讀書的課堂,那些人、那些事,都裝在他的心裡。
2023年全國兩會,在四川代表團全體會議上,全國人大代表、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布拖縣阿布洛哈村黨支部書記吉列子日帶來了三張照片。
照片中反映的是阿布洛哈村的蛻變:2005年,鄉親們住的是破敗不堪的小木屋;2007年,大家住上了土坯房;2020年通了路的阿布洛哈村建成了樓房,還擁有了活動室和衛生室。
“阿布洛哈村的蛻變,離不開習近平總書記的關懷。”吉列子日代表說,涼山彝族自治州曾經屬於全國集中連片深度貧困地區,是總書記深情牽掛的地方。
2017年全國兩會,在參加四川代表團審議時,習近平總書記談到有關大涼山“懸崖村”的新聞報道:“看着村民們的出行狀態,感到很揪心。”
2018年2月,帶着對大涼山的掛念,習近平總書記乘車沿着坡急溝深的盤山公路,往返四個多小時,深入大涼山腹地的昭覺縣三河村、火普村,走進彝族貧困羣衆家裡。
火塘邊的知心話,感動着彝村百姓:“我們搞社會主義就是要讓人民羣衆過上幸福美好的生活,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民族、一個家庭、一個人都不能少。”
2022年全國兩會,來自四川的全國政協委員帶來了“懸崖村”的兩張照片,一張是昔日掛在峭壁上顫巍巍的藤梯,一張是今日穩穩當當“飛”入雲霄的鋼梯。
習近平總書記仔細端詳,細問孩子上學、老人看病的近況,再問鄉村旅遊進展。如今,“懸崖村”村民易地搬遷,住進樓房。這一次,習近平總書記總算放下心來。
“共產黨瓦吉瓦(好得很),總書記卡沙沙(謝謝)!”吉列子日代表說,“這是我們彝族人民共同的心聲。”如今,大涼山正在鄉村全面振興的征程上不斷奮進,在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一路向前。
大涼山之變,正是新時代中國厚植民生福祉、邁向共同富裕的剪影。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追求的發展是造福人民的發展,我們追求的富裕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
2023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閉幕會上發表重要講話強調:“要貫徹以人民爲中心的發展思想,完善分配製度,健全社會保障體系,強化基本公共服務,兜牢民生底線,解決好人民羣衆急難愁盼問題,讓現代化建設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在推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上不斷取得更爲明顯的實質性進展。”
2022年全國兩會,習近平總書記看望參加全國政協會議的農業界、社會福利和社會保障界委員時,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勞動和社會保障科學研究院院長莫榮與習近平總書記有過面對面的交流。
莫榮委員說:“總書記心裡時刻裝着老百姓,總書記指出,要健全靈活就業人員社保制度,擴大失業、工傷、生育保險的覆蓋面,實現制度安排更加公平,覆蓋範圍更加廣泛,爲人民生活安康託底。”近年來,從中央到地方,一系列新部署、新舉措,把發展成果不斷轉化爲人民高品質生活,在努力推動共同富裕中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社會全面進步。
“堅定不移增進民生福祉,把高質量發展同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緊密結合起來”
2021年3月7日,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青海代表團審議時指出:“要始終把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放在心上,堅定不移增進民生福祉,把高質量發展同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緊密結合起來,推動堅持生態優先、推動高質量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有機結合、相得益彰。”
高質量發展、高品質生活,一個事關國計,一個連着民生,共同指向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人民幸福安康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最終目的。在與習近平總書記的交流中,我感受到總書記對農業農村工作非常關注,心裡牽掛着億萬農民羣衆的幸福生活。”回想起2023年全國兩會期間與總書記的交流,全國人大代表、江蘇省鎮江市鎮江新區永興農機機械化專業合作社理事長魏巧仍歷歷在目。
2017年,魏巧從中國科學院的實驗室回到家鄉的田間地頭,建造智慧化農場,發展數字農業。
“像魏巧這樣的同志到農村去,很好!”得知魏巧的經歷,習近平總書記這樣稱讚她。
“我向總書記彙報了喜人變化:我們種植了2萬多畝水稻,畝產550公斤,有效帶動了周邊農民增收致富。”魏巧說,“總書記強調,要把產業振興作爲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積極延伸和拓展農業產業鏈,培育發展農村新產業新業態,不斷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這爲我們新時代新農人更好地紮根‘三農’、服務‘三農’指明瞭方向。”
綠色發展,是人民對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體現。新時代的發展答卷,綠色成爲鮮明底色。
浙江省安吉縣餘村村,一個因“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而享譽中外的山村。2005年夏天,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同志來到餘村村,“兩山論”的科學論斷由此傳開。
2020年3月30日,習近平總書記時隔15年重訪餘村村。一路上目睹變化,總書記欣慰地說:“餘村現在取得的成績證明,綠色發展的路子是正確的,路子選對了就要堅持走下去。”
生態美,產業興,百姓富。從“賣石頭”到“賣風景”,經濟發展方式之變,讓餘村村被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評選爲首批“最佳旅遊鄉村”。如今,老百姓生活越來越幸福。
“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豐富人民精神世界,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之一。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推動文化和旅遊高質量發展,是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
龍年春節期間的天津古文化街,古色古香的街道上游客流連忘返,舞龍、舞獅表演熱鬧非凡,處處洋溢着濃濃的文化味、中國味,展示着歷史文化與現代化的交相輝映。
2月1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天津古文化街,先後走進桂發祥十八街麻花、果仁張、泥人張、楊柳青年畫等特色店鋪,總書記問品種、問客流、問價格,掏錢買了幾盒麻花和栗子羹,感慨一代代接續的工匠精神,讓文脈得以綿延不息,對保護和利用好歷史文化街區提出明確要求。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的文化足跡遍及全國:考察中國國家版本館、中國歷史研究院,從對歷史的思考中汲取走向未來的智慧;到訪古城蘇州,感受文化賦予經濟發展的充沛動能;走進陝西漢中市博物館,思考傳統文化的傳承創新……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美術館館長吳爲山說,在習近平文化思想指引下,我們堅定文化自信,在自己選定的路上昂首闊步,凝聚力和向心力極大提升。
在江西景德鎮,陶瓷文化保護與文旅產業發展相得益彰,2萬多名年輕人忙碌在制瓷一線,讓這座古老的城鎮煥發新意。
在四川成都,郫都區戰旗村的“唐昌布鞋”非遺傳承人和村民們通過傳統手工藝搭上了鄉村全面振興快車,村民實現在家門口就業、致富。
在陝西西安,古城牆保護成效凸顯,既有千年古都的歷史風華,又有現代城市的流光溢彩,完整貫通的城垣與現代生活相融共生。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物質財富要極大豐富,精神財富也要極大豐富。”吳爲山委員說,“大力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讓人民享有更加充實、更爲豐富、更高質量的精神文化生活,爲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凝聚更爲主動的精神力量。”
一年春作首,萬事行爲先。代表委員們表示,新徵程上,在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億萬人民衆志成城、團結奮鬥,必將譜寫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的華彩篇章。
編輯:鄭健龍
來源:人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