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無人機從空中照相機變成空中機器人,這家廣州小微企業的中國夢志在國際一流|我是中小微

乘風而來,向新而行。在7月初廣東省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大會舉行後,廣州市第一時間召開了推動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加快全空間無人體系建設大會,併發布了推動低空經濟發展的多項具體措施。廣州有底氣迅速作出反應,是因爲已經具備了紮實的產業基礎和低空經濟所需要的產業鏈供應鏈體系,其中廣州成至智能機器科技有限公司(簡稱“成至智能”)就是其中之一。

這家從廣州萌芽破土成長的“小巨人”企業,隨着無人機起飛的時代風口而成長,目前主要生產無人機上負載的數字語音廣播系統、照明系統、排爆機械臂等產品,已居於世界領先水平。在專訪其創始人廖科文時,他毫不掩飾企業發展的方向,是希望將無人機發展成提供新質生產力的工具,併成爲受人尊重的科技企業。

重新定義無人機負載

成至智能進入無人機行業很有偶然性。2014年,廖科文買了一臺大疆無人機,用過之後非常震撼,然後四處打聽,想做大疆的經銷商,“第一次有中國公司的科技產品,在性能和體驗能上可以秒殺國外的同類產品。”2015年,他在天河體育中心開出了大疆無人機在廣州的第一個專賣店。

但是廖科文很快發現了一些問題,一些客戶在採購了無人機後,使用率非常低。在深度跟蹤和調研後他發現,在公安、消防等領域,無人機只是一個空中攝像頭,“只是飛過去看一看”,並不能解決現場的一些實際性的問題。比如,與現場對話、夜晚照明、物資投放等等。

當他把問題反饋給相關的頭部廠商之後,並沒有得到積極的迴應,廠商們更關注無人機本體技術的突破,沒有人願意爲這些碎片化的應用去投入資源和精力,他意識到,這些未被滿足的需求,就是無人機這片紅海市場裡的藍海領域,在“無人機+”的未來,一定有無限想象的市場空間。

在無人機上搭載設備,不是簡單掛個喇叭或者燈就可以的。例如,無人機上懸掛的喇叭,不是找個普通的揚聲器廠家就能生產的,不僅需要考慮重量對無人機續航能力的影響,還要考慮強磁鐵的磁場對無人機的干擾,以及聲音的穿透性和廣播距離等問題。

2017年,廖科文開始組建研發團隊,先從給公安等單位客戶提供無人機改裝服務做起。2018年,找到感覺的他決定全面轉型做無人機任務載荷的研發,他把公司從繁華的天河路搬到了租金低廉的龍洞現址,並創立了成至品牌。2020年1月,成至的首款正式量產的無人機任務載荷MP130喊話器問世,完美地解決了行業的痛點難點問題,真正的一鳴驚人,企業從此走向了良性滾動發展的快車道。2023年,成至智能宣佈,全球第一款在無人機上可以拾音進行即時對話的無人機負載產品MP10E問世,併發布了全球民用無人機光電吊艙中探測距離和探測距離最強的成至C30N智能雙光夜視相機。成至在聲學、光學、人工智能等交叉學科上的研究,一直引領着行業的發展。2023年,成至智能成爲第五批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

值得一提的是,成至智能對產品應用需求的精準把握,很多都來自一線現場。公司的無人機飛行服務隊參與了公安、應急、消防等部門的一線工作,積累了深厚的對一線業務的認識。在一線工作中,用戶對應急通信、應急照明、應急廣播、應急視頻、應急測繪、物資投送等應用場景都提出了具體的需求。這些需求反饋到研發端,在成至智能自主研發數字語音廣播系統、矩陣照明燈、雲臺探照燈等無人機任務載荷產品時,提供了最爲寶貴的方向指引。

2021年,在天河區應急管理局的指導下,成至智能發起成立了天河區成至無人機應急救援中心,2023年,升級爲廣州市無人機應急救援中心。在各種負載的加持下,無人機不再僅是一個航拍機,而是有了更多的應用場景。僅以應急救援爲例,無人機在救援實戰中展現了強大的“巡、宣、救、防”功能,可以安全高效地完成火情偵測、應急測繪、空中疏散、物資投送、傷者轉移、底火排查、災後覆盤等任務。

魚塘越深,養的魚才越大

今年5月,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廣東省推動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2024-2026年)》,明確提出打造航空應急救援體系。加大低空飛行器在應急救援、消防救援、水上救援、應急通信、應急指揮、搜尋搜救、應急值守、醫療轉運等領域的示範應用。

伴隨着中國無人機產業的迅猛發展,成至智能也迅速成長,成至的產品爲中國工業無人機產業“強鏈、補鏈”,極大地擴展了無人機行業應用的深度和廣度。

在創業初期,曾有大企業向廖科文發出邀請,爲客戶貼牌生產,可以輕鬆獲得大訂單,但他最後還是選擇拒絕,而是做自有品牌。成至智能成功地實現了從商業到製造業的轉型,從經銷商成爲了品牌商。“我們公司最有價值的無形資產,不是那些技術專利,而是公司的品牌和渠道網絡。”廖科文說:我們的產品,其實都可以委託生產,這樣成本更低,但我以前不懂製造業,我要做好製造業企業,我就必須在製造中學習製造。我想做出和別人不一樣的產品,我們從不抄襲同行的產品。成至智能的產品售價相對較高,現在也面臨着行業後來者的價格競爭,銷售部門希望公司能利用先發優勢,用價格戰把競品驅逐出去,但廖科文拒絕了。“一方面我們的東西確實更好,可以賣更高的價格,另一方面,行業頭部企業的降價要非常慎重,如果降價不能帶來整個市場的增長,那麼可能會毀了這個行業。一個新的市場,必須要有高一點的利潤,才能吸引更多的企業加入,他們會帶來更多的人才和資源,可以共同把行業做大。”

除了研發產品,廖科文還非常重視渠道的建設。如今成至智能的產品不僅有60家核心代理商與300家經銷商輻射全國各地,更通過100多家海外代理商,覆蓋了50個國家和地區。“只有在國際上具備競爭力,才能說明公司是優質企業。”“水深的地方纔能養出大魚,中國市場雖然水深夠大,但是世界市場是一個更爲廣闊的海洋。”

創業是艱苦且九死一生的事情。成至智能曾經一度要靠借錢發工資支撐下去,經過5年,如今已成長爲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擁有過百項已授權專利。研發人員佔員工比例超過60%,企業營收的年平均增速超過40%。在獨立橫向研發的無人機任務載荷市場中,市場排名遙遙領先。

這5年,也是廣州低空經濟迅速發展的5年。紮實的產業基礎、豐富的低空空域資源,在備受關注的eVTOL(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領域,廣州擁有億航智能、小鵬匯天、廣汽等領域明星公司,此外,包括極飛科技、華科爾以及成至智能在內的企業,更是拓展出了“低空+農業”“低空+應急救援”“低空+配送”“低空+文旅”等商業應用場景。展望未來,廖科文認爲,工業無人機將以“空中機器人+各行各業”的形式,賦能千行百業,在萬種應用場景中,替代人力和傳統設備,改變生產流程和生產方式,成爲新質生產力,將創造出巨大的價值。

文|記者 程行歡 嚴錦程

圖、視頻|記者 嚴錦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