遶道進軍美國市場 中國電池大廠仍緊扼全球鋰電供應鏈咽喉

美國在動力電池業針對中國建立貿易壁壘,但電池供應鏈掌握在中國企業手上,外國車用電池業者必須與中國企業建立合作關係。(圖/Shutterstock)

對電動汽車行業至關重要的中國動力電池產業正設法避開美國貿易壁壘,透過韓國和摩洛哥等美國的自由貿易伙伴進入美國市場,從美國日益增長的需求中獲利,並持續掌握全球電動車用電池供應鏈的咽喉。

據《華爾街日報》報導,從證券交易所公告的資料發現,製造電動車用電池材料的陸企今年以來在韓國成立了至少9家合資企業,投資總金額超過45億美元。另外還有4家陸企正計劃在摩洛哥建廠生產電池相關產品,該國擁有全球已知磷酸鹽儲量的70%以上,而磷酸鹽是生產電動汽車電池的關鍵原材料之一。

報導說,除了原料與產業技術之外,韓國與摩洛哥是美國的自由貿易伙伴,符合美國《通脹削減法案》(Inflation Reduction Act)規定的獎勵措施,能因此節約超過1/10的製造成本。

總部位於深圳的格林美公司(GEM Co.)一位高管表示,與韓國公司合作將有助於這家原材料精煉商滿足《通脹削減法案》的條件,公司不會放棄美國市場,美國也不會放棄與中國相關的產業鏈,尤其是動力電池產業鏈的集中程度太高。

行業專家指出,通過與中國企業合作,韓國電動汽車供應商可以獲得關鍵材料以及加工方面的專業知識,而中國電池廠可以透過韓國合資企業拓展美國和歐洲等國際市場。

報導表示,中國電池企業長期以來一直着眼於在美國的擴張,《通脹削減法案》提供的資金加快了它們在美國開展業務的時間表。與此同時,中國國內激烈的競爭和產能過剩的挑戰也促使企業紛紛轉向海外尋求機會。

分析師說,目前還有一個不確定的因素,因爲美國政府尚未界定什麼是《通脹削減法案》中「受關注外國實體」,因此中國企業在此一供應鏈中可以參與到何種程度還不明確,美國政界人士也開始注意到陸企加入《通脹削減法案》所帶來的問題。

產業分析專家指出,中國扼住動力電池供應鏈的咽喉,中國企業是4個電池關鍵部件全球最大的生產商,此外還掌握精煉鋰、鈷和錳等電池關鍵金屬的大部分產能。沒有中國的幫助,美國和歐洲很難建立獨立的電動汽車電池供應鏈,至少在短期內是這樣。

報導說,中國最大的3家電池材料供應商正積極進行上述的跨境交易,因爲全球對中國的投資限制愈來愈多。這些中韓、中摩的合資企業有可能被認爲不符合美國《通脹削減法案》的獎勵條件,他們也正在爲這種可能性做準備。

如果法律和政策有重大變化,這些合資公司的中方可能會降低持股,格林美公司的潘驊稱,引入海外合作伙伴可以降低風險,不過,如果有人打算完全擺脫中國供應鏈,目前顯然是不現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