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動向 | 國產"星鏈"升空 商業航天發展持續提速

金融投資報記者 林珂

被坊間視爲國產"星鏈"的"千帆星座"計劃(又名"G60星鏈"計劃),近日將在太原發射首批組網衛星。據悉,此次發射將以"一箭18星"的配置升空入軌。目前,我國規劃了三個"萬星星座"計劃,除"千帆星座"外,還有中國星網公司的GW星座、藍箭航天旗下鴻擎科技的鴻鵠3星座。有券商指出,隨着商業航天發展的步伐加快,產業鏈上的相關企業也將充分受益。

消息面上,垣信衛星的高級副總裁陸犇曾在此前的C3安全大會上透露,"千帆星座"計劃自2023年啓動,分三個階段建設,預計到2025年將部署648顆衛星提供區域網絡,到2027年將實現648顆衛星覆蓋面擴至全球,到2030年則將達到15000顆衛星數量,並實現手機直連和多業務融合服務。按照公司的規劃,衛星發射的次數和單次發射的數量亦會逐步增加。目前,我國在商業航天領域的實力正在持續提升,行業發展已經進入快車道。

此外,繼星網GW和"千帆星座"計劃後,今年5月我國第三個"萬星星座"計劃——鴻鵠3也已浮出水面,該計劃將在160個軌道平面上總共發射10000顆衛星。隨着這三項星座計劃的相繼實施,將會給衛星製造產業鏈上的相關企業帶來巨大的發展機遇。

政策的持續加碼,將促進商業航天的發展步伐加快。江海證券分析師張詩瑤指出,據國際電信聯盟(ITU)的《無線電規則》規定,任何衛星通信系統都需要向國際電信聯盟申報相應頻段的衛星網絡資料,按照"先登先佔"的原則,規範全球範圍內空間資源的有序使用。因此,在衛星容量有限的前提下,搶佔先機至關重要。

同時,根據ITU數據,地球低軌衛星總容量約6萬顆,而各國申報數量已超7萬顆。此外,按照SpaceX的"星鏈計劃",要在2027年前將4.2萬顆衛星送入低軌。因此,我國需要加快衛星發射的步伐。爲此,目前國家層面也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以助推商業航天的發展步伐。8月2日,在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推動高質量發展"系列主題新聞發佈會上,商務部外國投資管理司司長朱冰表示,商務部正推進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示範,並將推出新一批試點舉措,擴大商業航天等領域的開放創新。

財通證券表示,"一箭18星"技術將進一步驗證我國火箭的運載能力,有助於降低衛星發射成本,爲後續大規模衛星發射奠定堅實基礎。在其看來,"G60星鏈"的落地意味着國內衛星互聯網產業鏈的進一步擴容,以及在製造端和應用端的更進一步。同時,衛星技術在手機創新、自動駕駛、防災減災、物聯網等市場的開拓有望加速推進,爲行業帶來巨大的發展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