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mi Turbo3 體驗:輕薄小鋼炮,拒絕性能焦慮

4 月 10 日,Redmi Turbo3手機正式發佈,這是 Redmi 新十年新系列首作。

據 Redmi 品牌總經理王騰的說法,K 系列持續向高端拓展,Turbo 新系列是新生代性能旗艦,服務更多年輕用戶。

事實上,在 Redmi Turbo3 發佈之前,Redmi 發佈過 Note 11T、Note 12 Turbo 兩款產品,這兩款產品憑藉同價位不俗的性能表現,成功贏得了廣大消費者的青睞與認可。

全新的 Redmi Turbo3 在產品定義和技術積累上承襲了這兩代產品的成功經驗,也算是繼承了兩位前輩的精神內核。

在覈心配置上,Redmi Turbo3 將搭載高通驍龍 8s Gen 3 芯片,至高配備 16GB+1TB 大存儲,還有狂暴引擎 3.0 和 4800m㎡冰封循環冷泵加持。

那麼 Redmi Turbo3 的體驗如何?接下來IT之家將帶來這款新品的上手體驗。

一、外觀篇

拿到 Redmi Turbo3 之後,筆者的第一感受,便是輕薄 —— 一衆性能向手機並未設想過的輕薄。

Redmi Turbo3 的機身尺寸爲 160.5*74.4*7.8mm,重量僅爲 179g,和主打輕薄潮流機一個水平。

不足 180g 的重量用在一款性能手機上,這放在過去也是很難想象的事情了。

在設計上,Redmi Turbo3 延續了潮流小立邊設計,不過中框邊緣過渡變得更圓滑一些,以保證更好的握持手感。

細節上,依舊是塑料中框,這也是預料之內的事情。不過據官方描述,中框內部經過高強度鋁合金加強,強度較上一代提升了 8%,且四角內部也有金屬加強,簡而言之就是更耐摔了。

在配色上,Redmi Turbo3 提供了墨晶、青刃、冰鈦三款配色,配色命名均和“硬金屬”有關,IT之家拿到的是“冰鈦”配色,官方表示色彩靈感源自鈦金屬。

觀感上,“冰鈦”配色整體偏淡金色調教,類似於鈦原色和金色“混合”在一起的感覺,儘管是塑料後殼和中框,但依舊調教出了金屬的光澤和質感,這一點給整體設計加分不少。

細節上,Redmi Turbo3 採用了雙環排列式的攝像頭模組,在攝像頭一側,是圓環的補光燈,兩顆 LED 燈珠位於圓環兩側。

右側中框集成了音量鍵和電源鍵,看到電源鍵的形態也猜到了,這次 Redmi Turbo3 採用了屏幕指紋,當然肯定是短焦了。

這個價位,也別奢求太多。

中框頂部爲紅外、揚聲器和麥克風開孔,遺憾的是並未延續 Note 12 Turbo 的 3.5mm 耳機孔設計。

底部集成了揚聲器、SIM 卡槽、充電、麥克風口。

回到正面,Redmi Turbo3 帶來了極高的屏佔比設計。

直屏機要談設計美學,首先要做的便是取消掉“礙眼”又粗獷的屏幕支架,屏幕支架的存在與否,對於直屏機正面亮屏後的精緻感而言,絕對是一道分水嶺。

得益於屏幕支架的取消,以及點膠工藝的進一步優化,Redmi Turbo3 實現了 1.35m 上邊框、1.3mm 左右邊框,而下巴也僅僅爲 2.27mm,亮屏後,邊框極窄,觀感非常精緻。

在屏幕規格上,Redmi Turbo3 配備了 1.5K 中國屏,屏幕尺寸爲 6.67 英寸,分辨率 2712*1220,PPI 達到 446,120Hz 刷新率、2160Hz 瞬時觸控採樣率,支持自研溼手觸控算法。

這塊屏幕最大的亮點,在於 2400nit 的峰值亮度,做到了同檔位領先,確實足夠“亮”點。

在軟件層面,Redmi Turbo 3 還配備超動態顯示技術,HDR/杜比視頻基於實際亮度進行 8 倍提亮。此外,屏幕還支持 100%P3 色域顯示,12bit 色深,JNCD≈0.33,支持多屏同色。

在護眼層面,Redmi Turbo 3 採用小米青山護眼方案,支持 16000 級自動亮度調節,支持 1920HzPWM 調光,且通過了萊茵硬件低藍光、萊茵節律友好、萊茵無頻閃三項認證,以及由中國質量認證中心頒發的“視覺健康友好度 S++”認證。

二、性能實測篇

在上個月,高通上個月發佈了驍龍 8s Gen 3 芯片(SM8635),隨後小米 Civi4 Pro 帶來了驍龍 8s Gen 3 的首發。

Redmi Turbo3 是第二款搭載驍龍 8s Gen 3 芯片的手機得益於旗艦規格的散熱堆料,以及狂暴引擎 3.0 底層優化,Redmi Turbo3 也確實將這枚芯片的性能壓榨到了極致。

其他方面,Redmi Turbo3 提供 12GB+256GB、12GB+512GB、16GB+512GB、16GB+1TGB 四個存儲配置,LPDDR5X、UFS4.0 存儲規格,搭載 0809X 軸線性馬達,支持多功能 NFC、IP64,Wi-Fi 6 增強版,BT5.4。

此外,Redmi Turbo3 採用了 90W、5000mAh 充電配置,12 分鐘充至 50%,35 分鐘即可充至 100%。

規格上,驍龍 8s Gen3 採用臺積電 4nm 工藝,CPU 由 1 個 3GHz 的 X4 核心 + 4 個 2.8GHz 的 A720 核心 + 3 個 2GHz 的 A520 核心組成,GPU 則是 Adreno 735。

作爲對比,驍龍 8 Gen3 採用臺積電 4nm 工藝,CPU 由 1 個 3.3GHz 的 X4 核心 + 3 個 3.15GHz 的 A720 核心 + 2 個 2.96GHz 的 A720 核心 + 2 個 2.26GHz 的 A520 核心組成,GPU 則是 Adreno 750。

從規格來看,驍龍 8s Gen 3 與驍龍 8 Gen 3 最大的區別在於前者少了⼀顆大核,同時大核心和能效核心頻率相比驍龍 8 Gen 3 的更低一些。

但好在依舊繼承了和第三代驍龍 8 旗艦平臺相同的 CPU 架構,同時也繼承了第二代驍龍 8 旗艦平臺的 GPU 架構。

由此來看,驍龍 8s Gen 3 芯片主打強勁性能的同時兼顧價格實惠,相比於旗艦定位的驍龍 8 Gen 3 更具性價比。

將其應用在主打性能的手機產品中,無疑是一個明智且合適的選擇。

在測試環節中,IT之家通過安兔兔、Geekbench 等跑分軟件簡單測試了搭載驍龍 8s Gen 3 的 Redmi Turbo3 性能。

首先是 Geekbench5 跑分,Redmi Turbo3 拿下了單核 1488 分,多核心 4714 分的成績。

對比來看,Redmi Turbo3 的單核性能已經超過部分驍龍 8 Gen 2 手機,多核性能也已經非常接近。

三輪跑分測試,選取最高成績,分數僅供參考

Geekbench6 測試中,Redmi Turbo3 的單核心爲 1995 分,多核心爲 5349 分。

這個成績已經非常接近驍龍 8 Gen 2 手機了。作爲對比,後者的分數分別在 2000、5500 左右。

安兔兔跑分中,Redmi Turbo3 拿下了 162 萬 + 的分數。作爲對比,驍龍 8 Gen 2 手機分數在 160 萬上下。而驍龍 8 Gen 3 手機分數則在 200 萬上下。

從跑分數據來看,Redmi Turbo3 搭載的驍龍 8s Gen 3,儘管與驍龍 8 Gen 3 只有一個“S”之別,但是性能還是存在一定的差距。

但是,要說但是了,驍龍 8s Gen 3 卻已經非常逼近驍龍 8 Gen 2 的水平。

驍龍 8 Gen 2 可是上一代驍龍旗艦,這個價位能夠有這樣的性能水準,已經相當難得。

在 3D Mark 測試中,Redmi Turbo3 拿下了 11729 分、70.20fps。20 輪重壓力測試中,拿下了 76.8% 的穩定性,性能釋放同樣出衆。

測完了性能後,再來看看遊戲表現。

這裡選擇最具代表性的《原神》,開啓最高畫質、60 幀,場景選擇須彌城跑圖,遇怪打怪,開啓手機的狂暴模式,測試時間爲 30 分鐘。

最終結果如下:

在長達 30 分鐘的測試中,Redmi Turbo3 平均幀率爲 59.71fps,平均功耗爲 5.4W。

遊戲中,機身最高溫度爲 42°C 左右,位於攝像頭區域。

從遊戲體驗來看,Redmi Turbo3 可以輕鬆應對最高畫質《原神》遊戲,即便是面對須彌城這樣的重負載場景,幀率也基本不會有太大的波動。

同時,在跑圖過程中,基本穩定在 60 幀,偶爾打怪會有幀率波動,但肉眼基本不可見掉幀。

遊戲體驗上,Redmi Turbo3 還支持《原神》的 1.5K 遊戲超分,通過左上角 GameTurbo 菜單-狂暴模式-超級分辨率即可開啓。

如下圖開啓後,人物邊緣畫質明顯更“銳”一些,看起來細節更豐富、清晰,對高畫質遊戲幫助還是非常明顯的。

開啓 1.5K 遊戲超分、原生畫質

按照慣例,IT之家也簡單測試了 Redmi Turbo3 在《逆水寒》手遊的表現。

相較於《原神》,《逆水寒》對性能的要求更要一些,Redmi Turbo3 的整體表現也在預期之內,絕大部分場景下,幀率都能保持在 50fps 之上,偶爾有卡頓掉幀情況,但維持時間很短,並不太影響整體體驗。

三、影像篇

影像部分,Redmi Turbo3 搭載了 5000 萬像素主攝 + 800 萬超廣角組合,其中主攝傳感器爲索尼光喻 LYT-600,配備同價位段尺寸最大 f / 1.59 光圈,1/1.95" 尺寸,支持 4in1 融合 1.6μm 像素,同時支持 OIS 光學防抖,支持 2X In-sensor Zoom 光學品質級變焦。

超廣角爲 IMX355,f / 2.2 光圈,1/4" 尺寸。

算法方面,Redmi Turbo3 也有小米影像大腦深度賦能,支持 30 張 / 秒的閃電連拍。

從規格來看,Redmi Turbo3 影像配置符合本身產品的地位,主要發力的還是這枚 5000 萬像素主攝,IMX355 的超廣角放在這個價位只能說夠用,但不出彩。但也慶幸好在不是 200 萬戰術鏡頭。

主攝樣張:

從實際表現來看,在光線充足的環境下,Redmi Turbo3 的直出樣張還是很令人滿意的,色彩偏豔麗一些,細節還原也不錯。

儘管沒有獨立的長焦鏡頭,但是這顆主攝支持 2X In-sensor Zoom 變焦,即便是放大來看也能保證一定的細節。在這個檔位上,給你配備一顆獨立的 2X 鏡頭顯然是不現實的。但 Redmi Turbo3 主攝的 2X 表現,一定程度上是能夠媲美光學品質的。

主攝 2X 樣張:

令筆者感到最驚豔的一點在於,Redmi Turbo3 的抓拍體驗相當出色,快門響應極快,成片速度也極高,即便是快速點按快門,也做到了秒成片,這一點甚至比很多旗艦機都強。

這一點優勢,使得 Redmi Turbo3 在各種運動場景中都能保持出色的成片率,從而極大地提升了整體的拍照體驗。

至於超廣角,參數一般般,但是隻要保證光線足夠充裕,照片觀感也是令人滿意的,日常發發朋友圈是夠用了。

超廣角樣張:

(系統固件尚未更新,水印焦段數據顯示錯誤)四、AI 交互篇

驍龍 8s Gen3 的一個核心看點在於 AI,它繼承了第三代驍龍 8 上的 AI 能力,通過 Hexagon NPU、Kryo CPU 和 Adreno GPU 異構計算帶來最佳的 AI 性能。特別是在生成式 AI 方面,第三代驍龍 8s 平臺則支持在端側運行多模態生成式 AI 模型,模型參數可高達 100 億。

基於此,Redmi Turbo3 帶來了一系列的 AI 體驗,其中就包括 AI 隔空手勢。官方表示,搭配全新升級的 AON 前置攝像頭,實現了 24 小時智能感知,包括上下揮手能實現媒體音量調節、短視頻頁面滑動、左右揮動能實現媒體進度調節、音樂切換等等。

在系統設置-更多設置-主動視覺感知,可以找到相關設置的選項開關。不過目前IT之家測試的系統固件尚未更新,目前僅支持感知鎖屏功能。

此外,Redmi Turbo 3 實現了小愛大模型大規模開放測試,提供多項旗艦級 AIGC 能力,包括文本創作、文章摘要、知識問答、角色扮演、商品助手等技能,以及智能擴圖和魔法消除 Pro 等。

小愛大模型文本創作

魔法消除 Pro

AI 消除實用性非常高,就比如拍攝的照片中無意間有路人經過,在相冊裡找到編輯,隨後選擇 AI 消除,選中要消除的路人,剩下的交給系統就行。消除後的效果甚至可以媲美專業的 PS ,而你要做的僅僅就是動動手指。

AI 擴圖的趣味性更高一些,一些照片在擴圖之後,甚至會有一些意料不到的效果。

總結:

Redmi Turbo3 可以說是一臺極致性能小鋼炮了,驍龍 8s Gen3 加持,讓其具備了媲美旗艦機的性能水準釋放,不管是跑分實測還是遊戲表現,在這個檔位中都可圈可點。

更重要的是,在上述基礎上,Redmi Turbo3 還保證了極致的輕薄 ——179g 的重量在一衆性能手機中可謂一股清流。並且,Redmi Turbo3 還有着性能手機少有的精緻感,特別是正面的顏值。

要說不足,相較於亮眼的性能表現,對比之下拍照體驗就只能說中規中矩了。

所以,怎麼選擇就很清楚了,如果你需要一款精緻感出衆,手感輕薄,但又對性能不妥協、拒絕性能焦慮的產品,那麼 Redmi Turbo3 就是非常合適之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