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還沒有爲軟件公司賺到大錢

每天,我的電子郵箱都會收到某家科技公司發佈的又一份新聞稿,介紹該公司推出的產生式人工智能功能。

顯然,應用程序開發商們正在全心全意地開發人工智能工具。但不太清楚的是,是否有人願意爲這些工具買單。

新的產生式功能可以讓你使用Salesforce製作宣傳方案,在Workday中總結員工的技能,在Adobe Photoshop中根據提示建立影像,在ServiceNow中自動起草IT請求的回覆。

但是,人工智能狂熱已經持續了一年半,卻沒有多少收益可言。對於大多數大型應用軟件公司來說,與人工智能相關的銷售額要到明年或後年纔會出現在損益表上。

在很多情況下,軟件公司甚至無法決定如何收費。有些公司利用人工智能作爲高價訂閱級別的賣點,有些公司則銷售“產生式積分”,還有一些公司(比如Zoom)只是免費捆綁人工智能功能。

投資者已經失去了耐心。iShares擴充套件科技軟件行業ETF(iShares Expanded Tech-Software Sector ETF)是衡量該行業的常用指標,它在2023年暴漲59%之後,今年的漲幅僅爲3.5%左右。與此同時,戴爾科技(Dell Technologies)等面向人工智能的硬件製造商股價也大幅上漲。6月18日,英偉達(Nvidia)超越微軟(Microsoft)和Apple,成爲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

KeyBanc分析師阿德(Jackson Ader)表示,這是因爲目前大部分人工智能支出都流向了用於訓練和部署模型的硬件或雲基礎設施。

阿德補充說,在很多情況下,這些支出是以犧牲賽富時公司等傳統軟件供貨商爲代價的,而這些傳統軟件供貨商近年來受到了優先對待。他表示,大多數信息長對基於人工智能的應用程序都持“觀望”態度。

人們還有一個更長期的擔憂:人工智能可能會徹底削弱“軟件即服務”業務。大多數計算機應用軟件都是按使用者收費的,因此收入增長的前提是企業客戶繼續招聘員工。

但人工智能的一個主要賣點是提高效率——例如,你需要更少的客服代表來服務同樣的使用者羣。並非所有公司都會把節省下來的人力資源再投入到招聘更多員工中。對於基於“使用者席位”(即使用軟件的員工數量)的軟件來說,工作職位的減少將損害其未來的增長。

高盛集團(Goldman Sachs)分析師蘭根(Kash Rangan)在最近的財報電話會議上向Adobe管理層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他問道:“產生式人工智能是否會變得非常出色,以至於終結創意過程——這樣我們就不需要創意人員了。”他指出,這是投資者爭論的一個主要問題。

該公司行政總裁納拉延(Shantanu Narayen)回答說,人工智能將使軟件更易於使用,從而擴大客戶羣。至於硬件和基礎設施在這波人工智能消費浪潮中備受關注的問題,這位資深的Adobe行政總裁表示,客戶的關注點最終會回到人工智能在應用程序中的使用,否則所有對芯片和服務器的投資都是不值得的。不過,對於大多數軟件公司來說,利用人工智能賺錢的時間點還遙遙無期。

本文源自:金融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