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看江西—共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美麗家園(人與自然)

本文轉自:人民日報客戶端

朱磊

江西鄱陽湖南磯溼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南山管理站站長李建新

用心守護鳥類樂園

本報記者 朱 磊

江西省鄱陽湖南磯溼地,一望無際的蘆葦叢隨風盪漾,小船在湖水中緩慢前行。

“停!”鄱陽湖南磯溼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南山管理站站長李建新喊道,“那邊是不是有個漁網?”蹚着齊膝深的水,李建新朝着疑似有漁網的地方走去,果然,是一個廢棄的地籠網,“枯水季節,遺留在深水區的漁網會漸漸露出來。鳥要鑽進去就出不來了。”

長約8米的地籠,裡面長滿了雜草,積滿了淤泥,李建新和同事兩個人一起拉都拉不動,只能用剪刀把地籠剪成一截一截,再收攏帶走。

常年在保護區風吹日曬地巡護,不僅讓李建新皮膚黝黑髮亮,還練就了一雙火眼金睛。

2013年底,李建新考入鄱陽湖南磯溼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在辦公室幹了沒幾個月,他就來到條件最艱苦的南山站,在南磯溼地從事野外監測巡護工作。

南磯溼地位於東亞至澳大利西亞水鳥遷飛區內,是重要的水鳥越冬地和中繼站。10年來,李建新一直堅守在這裡,保護候鳥家園,守護候鳥安全。

南磯溼地共設有3個保護站,根據各個碟形湖的位置,劃分了6條巡護路線,李建新所在的南山站負責其中兩條線路,每週至少外出巡護5次。

“溼地路況複雜,很多時候都是汽車、氣墊船、步行接力才能到達,經常一不小心就陷進淤泥裡出不來。”李建新說,在溼地裡行走,看着只有幾百米遠,但走過去可能要幾十分鐘。

南磯溼地有大大小小的碟形湖40多個,每個碟形湖面積從4000畝到3萬畝不等,是保護區主要的鳥類棲息地,也是李建新和同事們關注的重點。每次巡護都要檢查碟形湖是否有漏水、缺口,還要根據候鳥習性適時調節水位。“雖然辛苦,但是值得。”每次在野外,看到鳥兒在天空自在飛翔,是李建新最開心的時刻。

“這些年,國家非常重視生物多樣性保護,再也見不到過去密密匝匝的捕鳥網,也看不到村民捕鳥。現在,我們的主要工作是監測和科普。”李建新說。

鄱陽湖是季節性湖泊,南磯溼地在豐水期沉入水底,枯水期浮出水面,留下湖泊、淺灘和草灘,每年到這裡過冬的候鳥種類繁多,還有許多留鳥在此安家。

“豆雁53羽,赤頸鴨5羽,蒼鷺2羽……”早上8點不到,李建新就和同事一起,在湖區用望遠鏡對候鳥和溼地生態情況進行監測,“早上它們還沒出去覓食,水汽也沒上來,視線更清晰。”

李建新一邊調整望遠鏡焦距,一邊介紹鳥類監測的經驗,“首先用望遠鏡掃一遍湖面,瞭解一下鳥羣總體情況。然後先數大的、再數小的,先數少的、再數多的。通過分析這些數據,瞭解溼地生態環境變化,及時調整保護策略,調控溼地水位,爲候鳥留存適宜的棲息地。”

“這些年生態環境越來越好,候鳥越來越多,我們也越幹越有成就感。”李建新說。現在,李建新認識的鳥類已有50多種,常見的鳥如小天鵝、雉雞、鶴等,他聽聲音就能分辨出來,已然成爲半個候鳥保護專家。

李建新和同事們的堅守,爲鳥類和其他動植物守護好了家園。南山管理站剛剛進行的越冬水鳥調查發現,南磯溼地越冬候鳥增至16萬羽,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白鶴、東方白鸛等多種珍稀鳥類,它們聚集在白沙湖、鳳尾湖等多個碟形湖內,在水天之間形成一道美麗的溼地風景,吸引着衆多遊客來遊玩觀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