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藝起評: 加強微短劇片名審覈,及時糾偏不良傾向

春 分

近日,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網絡視聽司發佈管理提示(加強微短劇片名審覈),對微短劇片名出現的不良傾向進行及時糾偏,並在導向、體例、藝術等方面提出新要求。

今年6月,《關於微短劇備案最新工作提示》正式實施,其中明確要求落實行業監管責任、屬地管理責任、平臺主體責任,對微短劇實行“分類分層審覈”。自此,短劇整體內容質量不斷攀升,不少“重點微短劇”更是以形象生動、內涵豐富的片名,激發用戶對片名和劇情的雙重愉悅。

然而,由平臺負責自審的部分“其他微短劇”,在片名使用上仍存在過度誇張、惡俗等問題。這些片名以博眼球、賺流量爲首要目標,全然不顧藝術審美與社會導向,甚至打着擦邊球吸引觀衆點進去一探究竟,這不僅拉低了行業整體形象,更污染了網絡生態。本次發佈的管理提示,正是劍指微短劇片名亂象,其中還特別指出,“小程序類微短劇爲刻意追求投流效果,片名問題尤爲嚴重,必須嚴加整治。”

片名可謂是作品的“臉面”,其重要作用不言而喻。從導向的角度來看,一個恰當、正面的片名應體現一定的思想深度,積極傳遞主流價值觀。從體例規範上看,片名應儘量關聯劇情內容,避免使用過度冗長和口語化的表述,讓受衆“摸不着頭腦”。在審美方面,需合理運用各種修辭手法來增強片名的藝術性,絕不能濫用諧音、誇張等惡搞手法。

作爲連接創作者與觀衆的橋樑紐帶,網絡視聽平臺肩負着重要的審覈責任,必須積極發揮自身作用,用規範的片名審覈制度有效過濾掉那些低俗劣質的文化“噪聲”,爲觀衆提供一個清朗純淨的文化視聽環境,引導觀衆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念與價值取向。

要看到,嚴加整治片名亂象並非是束縛微短劇的創作手腳,而是爲其指引更廣闊、更健康的發展方向。這也提醒着創作者和從業者:作爲微短劇創作的源頭活水,應將精力更多地放在創作上,注重作品的品質和內涵。

《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今年6月,我國微短劇用戶規模已達5.76億人,佔整體網民的52.4%。在微短劇盛行的當下,它不應只是短暫的娛樂消遣,而應成爲傳遞主流價值觀、提升文化內涵的重要載體。推動微短劇行業朝着“微而不弱、短而不淺、劇有品質”的方向不斷前行,加強微短劇片名審覈正當其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