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銀行:完善廣泛覆蓋、高效安全的現代支付體系

人民網北京3月12日電 (黃盛)不斷提升老年人、外籍來華人員等羣體使用銀行卡的便利性,督促經營主體依法依規保障現金支付,優化外籍來華人員境內手機號碼辦理流程,提升老年人、外籍來華人員等羣體的銀行賬戶服務體驗,更好保障消費者支付選擇權……

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進一步優化支付服務提升支付便利性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升支付服務水平、打通支付堵點,推動支付爲民,實現國內國際支付無縫對接,進一步提升支付服務水平進行了工作安排。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潘功勝表示,人民銀行將落實好《意見》,會同相關政府部門、商業銀行、支付機構、銀行卡組織等共同努力,改善銀行卡受理環境,優化現金支付服務,通過擴大“外卡內綁、外包內用”等方式提升移動支付便利性,聚焦重點地區、場所和商戶,推動在較短時間內取得明顯成效。

踐行“支付爲民”理念

滿足多元化支付服務需求

《意見》明確,要聚焦老年人、外籍來華人員等羣體支付不便問題,多措並舉打通服務堵點。

對此,中國人民銀行支付結算司表示,人民銀行將堅持目標導向、問題導向,針對不同羣體的支付習慣,持續深化支付服務場景建設,推動移動支付、銀行卡、現金等多種支付方式並行發展、相互補充,提升支付服務的包容性,爲老年人、外籍來華人員等羣體提供更加優質、高效、便捷的支付服務,更好服務社會民生和高水平對外開放。

據介紹,爲提升支付服務穩定性和普惠性,中國人民銀行持續豐富和優化各類支付服務供給,不斷完善現代化支付清算網絡,持續保障支付清算基礎設施穩健高效運行,爲經營主體發展、產品服務創新提供安全可靠的基礎支撐。

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人民銀行支付清算系統處理業務219.81億筆、金額8986.39萬億元,推動移動支付快速發展普及,我國移動支付普及率達到86%,居於世界領先地位。推進支付互聯互通,“雲閃付”等電子錢包接入主要線上移動支付場景,各類條碼互認互掃取得積極進展;開展支付服務降費讓利工作,推動支付行業向實體經濟讓利超300億元。

完善支付監管頂層設計

推進行業治理體系建設

推動出臺《非銀行支付機構監督管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更好保護用戶合法權益;發佈《中央銀行存款賬戶管理辦法》,提升中央銀行存款賬戶管理和服務能力;向全國推廣本外幣合一銀行結算賬戶體系試點;建立常態化支付清算服務滿意度調查機制,推動清算機構以用戶爲中心改進服務……

中國人民銀行堅持發展與規範並重,加快完善支付領域法規制度,爲支付產業的健康發展保駕護航。中國人民銀行支付結算司表示,《條例》是中央金融工作會議之後出臺的首部金融領域行政法規,標誌着支付行業監管進入嶄新階段,對於推動支付行業高質量發展具有里程碑意義。同時,《條例》引導支付機構以服務實體經濟爲本,進一步發揮其繁榮市場經濟和便利人民生活等積極作用。本外幣合一銀行結算賬戶體系旨在鼓勵銀行爲企業提供更加優質、安全、高效的多幣種賬戶服務,助力優化營商環境。

加強開放與合作

擴大支付領域高水平對外開放

“中國移動支付的快速發展和普及,毫無疑問在提高交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提高金融的普惠性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也成爲我國金融發展的亮點。但同時也帶來了一些問題,部分老年人、來華外籍人員支付方面存在不方便、不適應。”潘功勝在3月6日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舉行的經濟主題記者會上表示,人民銀行會同其他金融管理部門正在優化金融數據跨境流動制度安排。

據介紹,去年,國家有關部門制定了《促進和規範數據跨境流動規定》,並已經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中國人民銀行正在會同其他金融管理部門優化金融數據跨境流動管理,編制金融領域重要數據目錄,統一監管合規口徑,給予金融機構清晰的規則指引,未來金融數據的跨境流動會更加規範和便利。

中國人民銀行支付結算司表示,人民銀行堅持統籌開放與安全,圍繞推動金融高水平對外開放的目標任務,持續推進跨境支付體系建設,加快構建以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CIPS)爲主渠道,銀聯等其他清算機構、商業銀行多渠道發展的支付體系。

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末,CIPS已接入1484家參與者,其中直接參與者139家,業務範圍覆蓋全球182個國家和地區。2023年中秋國慶假期期間,CIPS首次實現長假期間“不打烊”,持續爲境內外客戶提供跨境人民幣支付清算服務。

中國人民銀行支付結算司表示,將堅守“支付爲民”初心,着力構建健康有序的支付生態,持續推進支付行業高質量發展,更好服務金融強國建設,助力實現中國式現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