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身險分支機構“只退不設”?“存量時代”下,人身險機構個險渠道如何變局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許爽 廣州報道

在經歷過2022年的大規模“裁撤潮”,與財險業情況相似,2023年壽險業分支機構裁撤量上有所放緩。

近一年以來,人身險業共有1138家分支機構退出並新設1071家分支機構,但若剔除中匯人壽、瑞衆人壽、海港人壽三家去年分別接管三家問題險企後而形成的新設機構數據,人身險近一年僅新設59家分支機構。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注意到,壽險分支機構“只退不設”與目前營銷員隊伍持續脫落、個險渠道增速放緩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2023年至今,人身險機構共裁撤1473家支公司、營業部、營銷服務部,而上述分支機構均以個險業務功能爲主。

壽險分支機構“只退不設”?

從人身險業分支機構數量總體消漲來看,與財險業情況相似,在經歷過2022年的大規模“裁撤潮”,2023年壽險業分支機構裁撤量上有所放緩。

據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數據,2023年全年人身險業裁撤的分支機構數量爲1337家,相較2022年少裁撤400餘家,與2021年裁撤水平相當。

從各機構裁撤情況來看,中國人壽、平安人壽、太保壽險、泰康人壽等大型壽險機構成爲裁撤主力軍,上述4家大型壽險機構共裁撤1053家分支機構,佔全年裁撤量的78.8%。其中,中國人壽近年來裁撤力度位居行業之首,2022年至今共退出至少1058家分支機構,佔全行業裁撤量的3成以上。

人身險業分支機構設立情況表現如何?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近一年數據顯示,人身險業共增設1071家分支機構,而對應的時間段裁撤數量爲1138家,淨減少67家分支機構。

此消彼長之間,似乎人身險業分支機構數量並無較大變化。值得注意的是,在2023年,中匯人壽、瑞衆人壽、海港人壽三家新設的國有壽險機構接手天安人壽、華夏人壽等問題險企的保險業務及相應資產、負債,加速風險“排雷”出清。因此,上述三家新設國有壽險機構均需從監管機構獲批新設分支機構。

具體來看,瑞衆人壽增設分支機構661家、中匯人壽增設分支機構262家、海港人壽增設89家分支機構。若剔除中匯人壽、瑞衆人壽、海港人壽三家的數據,人身險近一年僅新設59家分支機構。其中,太平人壽、人保壽險、平安人壽、太保壽險等大型保險機構分別新設11、10、6、4家分支機構。

截至目前,人身險業在全國共有各級機構4.27萬個,佔保險業的48.9%。

裁撤分支機構與個險渠道有較大關聯?

從裁撤的分支機構類型來看,2023年至今,人身險機構共裁撤25家中心支公司,支公司、營業部、營銷服務部共被裁撤1473家。

業內人士告訴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對於大多數壽險機構而言,支公司、營業部、營銷服務部等中心支公司以下分設機構以個險業務功能爲主,銀保團隊以及團險團隊也有可能設置工位以滿足售後理賠等支持功能。

這意味着壽險分支機構“只退不設”與目前營銷員隊伍持續脫落、個險渠道增速放緩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據歷年保險年鑑數據,壽險業代理人數量在近年出現明顯下滑。2017至2020年間,代理人數量穩定在800萬區間,高峰時期達到880萬人規模;2021年,行業代理人數量驟降至586萬;2022年,代理人隊伍數量繼續下探至469萬,與2015年同期規模相當。

從已公佈的上市壽險公司2023年年報情況來看,代理人數量或將繼續收縮。截至2023年底,中國人壽營銷隊伍規模爲41萬人,同比減少2萬人;新華保險個險營銷員人力15.5萬人,同比減少4.2萬人。2023年,平安壽險月均代理人數量爲35.6萬人,相較2022年減少26%;人保壽險個人業務事業羣月均有效人力20672人,相較2022年減少6.7%。

與此同時,個險渠道增速放緩,銀保渠道“扛增速大旗”成爲行業趨勢。從各家已公開的2023年財報情況來看,儘管個險渠道仍是各家壽險機構的主銷渠道,但銀保渠道增速以及新業務價值增長大幅提升更爲亮眼。

例如2023年平安壽險代理人渠道規模保費5021.24億元,同比增長10.57%,新業務價值同比增長40.3%;銀保渠道規模保費400.87億元,同比增長37.93%,新業務價值同比增長77.7%。2023年中國人壽個險板塊總保費爲5015.80億元,同比增長1.9%,新業務價值同比上升10.4%;而銀保渠道總保費爲 787.48億元,同比增長24.2%,新業務價值同比上升42%。

不設分支機構也能經營好業務?

增量市場漸去,存量時代的到來正加速人身險機構經營理念,特別是個險渠道的轉變。裁撤經營效益不佳的分支機構成爲最直接的方式之一。在過去,分支機構的新設爲險企帶來巨大獲客增量空間,但過去幾年行業增速放緩,營銷員隊伍脫落、部分分支機構產能不足等問題逐漸暴露,使險企更傾向於裁撤低效能的分支機構,並側重提升服務質量。

平安壽險在2023年財報中表示,社區網格化經營模式已在51個城市鋪設65個網點,實現在全國機構的推廣。截至2023年末,平安壽險已組建超1.5萬人的高素質專員隊伍,網格推廣城市的存續客戶13個月保單繼續率同比提升5.4個百分點,高於13個月保單繼續率整體增幅(整體增幅爲2.5個百分點)。

另一方面,對於人身險業中業務規模較小的機構,亦有充分利用集團發展優勢實現降本增效。人保集團董事長、人保財險董事長王廷科在2023年業績說明會上表示,中國人保養老險業務並未在全國鋪設機構,通過依託財險機構的服務網絡就足以將業務做好的同時實現降本。據悉,截至2023年末,人保養老管理資產規模5763億元;營收5.69億元,淨利潤1.5億元。

在人身險行業,這並非個案。一家頭部健康險廣東分公司相關負責人告訴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其業務亦主要通過集團的財險機構展開業務銷售。

此外,保險業數字化轉型取得積極成效,降低了分支機構觸達客戶需求的作用。例如中國人壽在其財報中指出,2023年金融科技數字化建設全面推進,容器雲初具規模,萬億級數據處理平臺全面建成。其中,“數字覈保員”實現6大作業場景人工作業替代率24.9%;試點實現全流程無人工理賠作業,件均作業時效提速超90%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