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身險新規推動豐富養老、普惠險種供給,人身險產品迎擴容
新華財經北京10月18日電 近年來,人身保險行業持續轉型升級,服務民生保障能力明顯提升,產品數量不斷增長。但與此同時,產品“同質化”情況嚴重,產品供給覆蓋面不夠廣,風險保障功能尚未充分發揮。近日,銀保監會發布《關於進一步豐富人身保險產品供給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
專家認爲,新規有利於推動保險業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給市場和消費者提供更加豐富和優質的人身保險產品。
銀保監會有關部門負責人表示,人身保險產品是保險行業的基石,也是推動保險行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
《意見》指出,“助力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有效銜接鄉村振興,配合各地相關政策,面向老年人、農民、低收入人羣、殘疾人等羣體積極開發投保門檻較低、覈保簡單、價格實惠、保障責任明確的產品”。結合此前監管文件和指導思想,監管旨在鼓勵保險公司承擔社會責任,通過普惠保險產品,優化欠發達地區保險發展成熟度。
“普惠保險並不意味着低價無序競爭。”申萬宏源證券分析師葛玉翔表示,此前銀保監會發布的《關於規範保險公司城市定製型商業醫療保險業務的通知》,強調惠民保市場化定位的同時壓實保險公司業務主體責任,規範產品經營,助力發展持續性。
《意見》還鼓勵支持保險機構進一步提高投保年齡上限,加快滿足70歲及以上高齡老年人保險保障需求。適當放寬投保條件,對有既往症和慢性病的老年人羣給予合理保障。積極開發適應老年人羣需要和支付能力的醫療保險和老年人意外傷害保險產品。加強老年常見病的研究,加快開發老年人特定疾病保險。
一位業內分析人士表示,客觀來看,當前我國以商業養老保險爲代表的第三支柱建設相對來說還是發展得較爲緩慢。老年人保險發展仍然不平衡、不充分,暫時難以滿足社會旺盛的保險需求。
而上述現象的背後主要有以下幾方面原因。一是絕大多數向老年人銷售的保險產品只是在普通產品基礎上,放寬投保年齡和投保條件的限制,真正結合老年人身體狀況、風險特徵等量身訂製的專屬產品相對較少。二是費率相對高,保費與保障水平之間的槓桿率不高。受老年人羣體風險發生率較高的影響,老年人購買意願相對較高的意外險和健康險均呈現出年齡越大保費增長越快的特點。尤其是健康險,相同保額老年人保費有可能達到中青年人的十倍。三是部分身體狀況欠佳的老年人難以買到適合的產品。
但葛玉翔認爲,養老金融領域是一片藍海。此前在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銀保監會副主席樑濤曾提出,“人民羣衆自發性的中短期儲蓄理財成爲個人積累養老資金的主要形式,缺少制度化的、長期的養老安排”,以及“支持相關機構發展體現長期性、安全性和領取約束性,真正具備養老功能的養老金融產品,包括養老儲蓄存款、養老理財、專屬養老保險、商業養老金等”。
此外,在加大快遞員、外賣員等新業態從業人員保障力度方面,《意見》鼓勵支持保險機構積極發揮商業保險補充作用,與基本社會保障制度加強銜接,充分考慮新產業新業態從業人員和各種靈活就業人員工作特點,加快開發適合的商業養老保險產品和各類意外傷害保險產品,提供多元化定製服務。
下一步,銀保監會將改革產品監管機制,加強監管能力建設,完善產品精算制度,防止“僞創新”“亂創新”,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記者 張斯文)
編輯/田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