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行:人民幣貨貿結算佔比24% 創新高

人民幣在國際上最新表現

在全球經濟混沌不明之際,人民幣國際化卻取得重要進展。中國人民銀行國際司司長金中夏3日表示,今年7月全球支付中的人民幣佔比突破3%,爲史上次高;前七月貨物貿易的人民幣結算佔比更達到24%,寫下歷史新高。

金中夏3日出席中國國際金融年度論壇時指出,去年5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將人民幣在特別提款權(SDR)貨幣籃子中的權重由10.9%上調到12.3%,人民幣國際化再有進展。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SWIFT)最新報告則顯示,7月份在按金額統計的全球支付貨幣排名中,人民幣佔比升至3.06%,爲連續第六個月上升,是第二度在全球支付佔比中超過3%,距離2022年1月的3.2%最高紀錄僅一步之遙。

金中夏指出,從貿易看,1~7月貨物貿易中人民幣結算的佔比達24%;從投資看,6月底境外主體配置人民幣資產餘額已達到人民幣(下同)9.8兆元。總結來說,人民幣已成爲全球第五大儲備貨幣、第五大支付貨幣、第五大交易貨幣和第三大貿易融資貨幣。

對於近期熱議的資本外流問題,金中夏表示,大陸是近年來金融業開放水準排名提升最快、改善幅度最大的國家。他進一步解釋,除了陸、港之間的債券通、北向通與南向通、互換通先後啓動,擴大並豐富了投資管道;另一方面,在發行交易、登記結算、評等等方面也爲投資者提供便利。截至今年6月底,境外投資者持有的人民幣債券達3.3兆元,持有A股也是3.3兆元。

大陸外管局副局長鄭薇在同一場論壇上強調,今年上半年大陸跨境資金流動平穩有序,鄭薇表示,2023年上半年大陸國際收支的經常帳順差爲1,468億美元,屬於歷史同期高水準,與國內生產總值的比值是1.7%,處於合理均衡區間,貨物貿易順差亦保持較高水準。

鄭薇還說,上半年境外資本呈現淨流入態勢,外資淨買入境內股票和債券增多,其中外資淨買入境內債券近790億美元。另在貿易方面,上半年新能源汽車、鋰電池、太陽能等綠色產品出口動能充沛,都成爲經常帳保持合理順差的關鍵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