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行續做MLF 貨幣寬鬆高峰或已過

中國人民銀行15日進行人民幣(下同)1,000億元中期借貸便利(MLF)操作,規模較上日到期量減半,利率持平2.95%。分析人士認爲,雖然貨幣政策還在寬鬆象限,但由於肺炎疫情大陸衝擊高峰期已過,風險已下降,超常規寬鬆的必要性也下降。

人行15日落實於4月3日宣告定向降低存款準備金率的第二步措施,釋放長期資金2,000億元。本次爲人行在年內實施的第三次定向降準,上一次分別在1月6日及3月16日,累計三次降準共釋放長期資金約1,75兆元。

人行在14日2,000億元MLF到期時表示,目前銀行體系流動性總量處於合理充裕水平,當日不展開逆回購操作。另,人行截至5月14日已連續31個工作日暫停逆回購操作。

光大保德信基金首席宏觀債券分析師鄒強認爲,目前市場流動性寬鬆,15日屬於常規開展MLF操作,規模僅1,000億元,MLF利率未調整主要是表達貨幣政策態度。簡而言之,貨幣政策最爲寬鬆的階段已經過去。

東方金誠分析師王青馮琳指出,經過2月來的持續降息、降準及大規模流動性注入之後,貨幣市場利率中樞顯著下移,當前市場流動性已處於較高水平,人行也在近期連續暫停逆回購操作。這意味着監管層已認爲當前銀行體系流動性總量處於合理充裕水平,短期內進一步引導資金利率下行的需求較低。

王青、馮琳表示,下一步,財政政策產業政策重點發力,當前貨幣政策邊際寬鬆節奏會受到一定控制。否則貨幣寬鬆沒有實體經濟資金需求配合,易引發金融空轉套利擡頭,甚至房地產泡沫快速膨脹。

考慮到新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報價以MLF利率爲主要參考,因此5月的1年期和5年期LPR報價保持不動的機率較大。不過,也不能完全排除人行引導商業銀行向實體經濟適度讓利,主企業貸款的1年期LPR報價小幅下調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