仍處於信息化階段 我國融資租賃行業智能化不足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 周妙妙 深圳報道

在銀行、保險等金融機構砸下大量資金推動數字化轉型浪潮下,作爲“7+4”類地方金融組織之一的融資租賃行業,數字化進展如何?

近日發佈的《中國融資租賃金融科技發展報告 2023-2024》(以下簡稱《報告》)顯示,目前我國融資租賃行業數字化發展大多處於手工階段和信息化階段。系統主要滿足基本功能,在物聯網、智能覈算機器人、發票識別等新技術應用上比較滯後,數字化和智能化不足。

其原因在於,融資租賃行業大部分企業規模相對較小,業務量不大,而數字化投入相對成本較高。

因此,數字化轉型需求主要來自於規模大、融資租賃業務相對多的企業。而目前融資租賃行業的核心業務系統數字化、智能化水平也不足,導致財務工作繁瑣低效、經營“數據孤島”、系統邏輯與實際業務存在較大差異、數字化分析能力偏弱等問題出現。

《報告》顯示,80家融資租賃樣本單位中,有8成上過融資租賃核心業務系統。剩下沒有核心業務系統的企業主要通過OA系統完成對項目的審批投放工作。

在數字化轉型投入方面,《報告》顯示,金融租賃因業務規模較大、員工人數較多,所以投入較多。融資租賃行業大部分企業規模相對較小,人員主要在50人以內,數字化投入也相對較少。

調查問卷結果顯示,80家企業中投入在1000萬以上的企業僅8家。投入在200萬以下的企業佔比超六成。

儘管投入情況不同,但大部分企業認爲數字化對推動業務轉型有幫助。《報告》認爲,隨着融資租賃行業轉型發展,傳統業務模式難以適應新形勢的發展,需要藉助數字化手段提高獲客及風控、資產管理的能力,提高工作效率。

《報告》也反映,融資租賃作爲一種靈活的資金融通行業,業務模式、審批流程、交易結構、租金償還方式靈活,對信息系統有着較高的要求。而融資租賃公司自身信息化實力不足,市場上也缺乏專注於融資租賃行業的系統開發商。

整體來看,《報告》認爲,目前我國融資租賃行業需通過數字化投入賦能業務增長,創新業務模式,通過數字化手段從營銷進件,風控防範,合規建設,財務覈算等方面提升融資租賃公司整體數字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