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光靠臺積電還不夠 日媒:勿忘陸晶片失敗慘案

日本積極重建國內半導體產能。(示意圖/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爲了防範陸美緊張局勢和晶片短缺等風險,日本正積極重建國內半導體產能,包括讓臺積電進駐設廠,以及與美國合作生產2奈米晶片等,日媒分析指出,只靠臺積電還不夠,並提醒應該記取大陸半導體制造商紫光集團的失敗經驗。

根據日經亞洲評論(Nikkei Asian Review)報導,吸引臺積電在日本設廠的這一戰略至關重要,但光靠臺積電還不夠,日本應整合國內公司在其優勢領域的業務,並將投資重點放在這些公司身上,並列舉這些優勢包括模擬晶片、分立半導體設備,電源晶片等。

報導更提醒,勿忘大陸紫光集團的失敗案例,該集團過去制定了一個雄心勃勃的目標,即在10年內投資1210億美元生產DRAM,但因過度舉債擴張,歷經財務惡化問題破產後,上述計劃跟着落空,也說明大陸恐難以實現晶片自給自足的目標。

德州儀器 (Texas Instruments) 資深人士阪本由紀夫 (Yukio Sakamoto) 指出,大陸發展晶片的問題在於研發,雖然從臺灣挖角很多臺灣工程師都是提高良率等方面的專家,但他們都缺乏從零開始創造價值的研發經驗。

阪本強調,日本在模擬晶片和分立半導體器件的市佔,分別是13%~14%和25%,如果日本製造商讓小規模部門通過併購整合成一兩家公司,並在政府支持下增加投資,如此一來全球市佔可望來到50%。

大陸通信行業資深分析師孫永傑則說,大陸半導體行業可以說「輸在起跑線」上,寄希望於「彎道超車」並不現實,甚至會因爲投機主義而導致事倍功半,提醒大陸半導體行業應腳踏實地,武漢弘芯最後變成「晶騙」爛尾樓,就是慘痛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