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核污水排海 上海部分中高端日料店「地震」

日本核污水排海,上海部分中高端日料店「地震」。(澎湃新聞)

日本昨天啓動福島第一核電站核污水排海,核污水經由1公里的海底隧道流向太平洋。中國海關總署隨即公告,自2023年8月24日(含)起全面暫停進口原產地爲日本的水產品(含食用水生動物)。澎湃新聞採訪上海十餘家日料店以及部分商超獲悉,平價日料店受此影響不大,部分中高端日料店遭遇「地震」;商超管道日本海產品佔比有限,零售管道基本沒有太多日本水產品。

上海水產批發較爲集中的江楊水產市場透露,市場上日本進口水產品很少。一位不願具名的水產行業業內人士透露,自2011年福島核事故後,很多日本水產經銷商陸續淡出,近幾年,做日本水產品生意的人更加少了。

多家日料店表示替換食材

8月24日,澎湃新聞致電10家上海的日本料理餐廳,詢問如何應對。結果發現,對於大多數平價的日料店來說,進口食材的收緊影響不大。此次真正受影響的,大多是以新鮮生魚爲核心食材的中高端日料店。

多家人均消費超2000元(人民幣,下同)的日料店承認部分食材來自日本。例如,鮨心和 by Fujimoto(外灘店)工作人員表示,前供應商手裡還有一些在全面禁止之前,在日本其他區域拿到的貨囤積,短期內應該還會使用這些貨,之後會考慮從其他國家進貨。鮨直輝(復興薈店)工作人員則坦言,部分食材原產地爲日本,現在還沒接到通知,不知道怎麼辦。福壽司門店工作人員也表示,有原產地爲日本的食材,目前店內在售的,都爲此前符合國家進口標準的產品,之後考慮更換食材供應商。

而人均消費500元左右的鮨椿(瑞虹天地太陽宮店)和萬島日本料理鐵板燒(靜安店),其門店工作人員均否認有來自日本的食材。

人均消費1636元的Ginza Onodera 鮨(外灘十八號店)工作人員表示,此前,中國海關禁止進口日本福島等十個縣(都)食品,對來自日本其他地區的食品特別是水產品(含食用水生動物)嚴格審覈隨附證明文件,強化監管,嚴格實施100%查驗。之後,該門店就已經更換了進貨來源,不再供應來自日本的水產品,現在用的是歐洲和中國國內的水產品做替代。

其他不同價位的日料店紛紛表示替換食材。8月24日,人均消費1756元的鮨一(旗艦店總店)發佈食材產地調整公告,嚴選全球優質食材,確保所有食材符合國家食品安全標準。所有海鮮都有明確的來源,並且可以追溯到捕撈或養殖的地點,以確保其新鮮度和質量。

人均消費120元的金匠壽司(世博源店)也表示,所有門店已全面下架與日本進口水產品相關原料的菜品。其門店工作人員表示,店裡鯛魚等幾種產品原產地是日本,這幾天公司在尋找替代品,更換菜單。

人均消費1029元的一樽門店工作人員表示,此前門店約有一半的食材來自日本,現在餐廳正在尋找替代品。

人均消費428元的青山瀾·日本料理(前灘店)則已找到了部分食材的替代產地。該門店工作人員表示,以前許多食材從日本進口,比如海膽和鮪魚,但現在海膽要從北韓進口,鮪魚要從西班牙進口。

零售管道沒有太多日本水產品

上海市水產行業協會透露,藍鰭鮪魚、海膽以及其他蝦蟹魚貝是中國餐桌上最流行、銷量最大的日本進口食材,這些品類大多在中高端日料店料理。上海水產批發較爲集中的江楊水產市場則稱,市場上日本進口水產品很少。

線上電商方面,上海本土電商平臺叮咚買菜表示,目前叮咚沒有與日本相關的水產品。該負責人強調:「在其他進口商品方面,平臺在架的進口商品以及未來相關計劃採購商品,一定是國家允許進口的、有相關合格證明的合規產品。」

澎湃新聞諮詢大潤發、盒馬,以及部分生鮮超市獲悉,商超最主要的海產品是鮭魚和鮪魚,目前鮭魚主要的進口產地是挪威和智利,基本不從日本進口,藍鰭鮪魚主要來自日本,鑑於安全,大部分的商超從2個月前就暫停進口日本鮪魚了,所以目前零售管道上,基本沒有太多日本水產品。

一位不願具名的水產行業業內人士稱,自2011年福島核事故後,中國對日本進口食品出臺較爲嚴格的檢測標準,食品中放射性物質監測工作已納入國家食品安全風險監測範疇。很多日本水產經銷商陸續淡出,這幾年,做日本水產品生意的人更加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