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晶片業停留在40奈米 打算抓緊救命草:美國死敵變盟友

日本過去的半導體產業相當發達。(示意圖/shutterstock)

日本半導體產業歷經大起大落,過去在1980年代後半期,日本半導體企業曾佔有全球50%的市場份額,但之後由於日美貿易摩擦導致出口受限等原因,日本半導體業出現了近10年的技術空白,如今想極力挽回頹勢。日經中文網撰文指出,日本半導體企業Rapidus爲了實現新一代半導體的國產化,目前正加快引進歐美的技術,包括將與美廠IBM攜手合作,共同研發2奈米。

報導提到日本半導體業正面臨困境,日本現在國內能製造的邏輯半導體,僅爲約15年前啓動量產的40奈米,性能明顯不足;至於臺積電攜手索尼集團等將在熊本縣製造的半導體,製程技術也僅爲12奈米,與尖端產品存在數代的差距。

值得關注的是,全球半導體大型企業也在量產上陷入苦戰,以美國大廠英特爾爲例,此前曾是邏輯半導體技術領導者,但後來被臺積電等公司超越。此外,與臺積電競爭的韓廠三星也未能提高尖端產品的生產效率。

報導分析, 日本加快推進尖端半導體的國產計劃,以及與美歐的技術合作,是因爲國家和企業強烈意識到地緣政治風險的加劇。最先進處理器晶片已形成由臺灣掌握其中9成生產的局面,美國會積極邀請臺積電設廠,也是因爲考慮到臺灣的地緣政治風險,試圖在美國本土建立供應鏈。

日本半導體企業Rapidus社長小池表示,「Rapidus挽回10~20年的落後並非易事,與美歐企業的合作將成爲填補這一空白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