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擴軍”大步狂奔,想幹什麼
周 信日本首相石破茂最近在衆議院預算委員會上提及,可能在2027財年後把防衛預算設定爲日本GDP的2%以上。事實上,日本政府不久前批准的2025財年預算案中,防衛預算較去年增加9.4%,再創歷史新高。這些動向表明,日本在“擴軍”道路上已從“小步快跑”轉向“大步狂奔”。一般而言,一國軍費增長要與經濟增長同步。2021年以來,日本實際GDP年增長率約爲1—2%,防衛費增幅卻遠超經濟增速。連日本首相石破茂也坦承,日本仍堅持2023至2027財年防衛費總額擴大至43萬億日元,這是日本在面臨匯率波動及國內外物價上漲等不利境況下作出的決定。防衛預算激增給日本財政帶來沉重負擔,數據顯示日本政府債務負擔高達GDP的260%。這勢必擠佔民生支出,日本國民正常生活恐將受到進一步衝擊。有日本學者指出,面對物價高企、不少民衆生活窘迫的現實,日本政府把有限財源用來購買美國武器而不是解決民生問題,簡直是本末倒置。更有甚者,爲了獲取財源以支撐防衛費增長,日本政府不惜冒着支持率下跌的風險,計劃增加法人稅與所得稅。對此,最新民調顯示63%的日本民衆表示“反對”,遠超持“贊成”態度的28%。日本首相石破茂不久前剛剛訪問美國並與美國總統特朗普舉行會談,雙方討論了“印太地區”安全等問題,聲稱要“應對中國的海洋活動”。日本是購買美國軍事裝備最多的國家之一,美國近日已經批准一項10億美元的最新對日軍售。日本通過採購美製“戰斧”巡航導彈、升級導彈防禦系統等方式,迎合美國戰略需求。諷刺的是,即使在安保防衛方面對美要求照單全收,美國新政府仍未放棄對日揮舞關稅大棒,並阻止了日本製鐵對美國鋼鐵公司的收購。日本政府渲染所謂“中國軍事威脅”和“周邊安全擔憂”,粉飾“擴軍”的正當性。日本《國家防衛戰略》設定的三大防衛目標中,有兩項明顯針對中國,一是所謂不允許憑實力“單方面改變現狀”,二是與盟友攜手抑制“單方面改變現狀”。中國在南海開展正常海洋維權行動,在臺灣海峽開展維護主權和領土完整的演訓,作爲非當事國的日本卻將其作爲需要“防衛”的問題,這是何道理?日本固執地將中國視爲“假想敵”,配合美國頻繁炒作“中國威脅”,進一步加劇了地區局勢緊張。這種以鄰爲壑的做法不僅無助於提升日本自身安全,反而可能將地區推向衝突邊緣。戰後日本長期以“專守防衛”爲基本國策,自詡爲“和平國家”,1976年日本時任首相三木武夫更是定下了防衛費不超過GDP 1%的原則。然而現在,日本政府明確提出將防衛費提升至GDP 2%以上,向北約看齊。日本防衛預算中還包括採購遠程導彈和無人機等大量進攻性武器。這讓人不禁懷疑,日本是否正逐步拋棄和平憲法約束,轉向“主動進攻”的軍事策略?這些動向已經引起日本民衆廣泛擔憂,一些愛好和平的人士向政府發起質疑:難道日本要成爲威脅鄰國安全的世界第三軍事大國嗎?他們還發起反對增加防衛預算的請願活動。這些聲音應該得到日本政府的傾聽和重視。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週年,也是聯合國成立80週年。80年前,日本軍國主義給亞洲乃至世界帶來的深重災難仍然歷歷在目,《開羅宣言》明確規定日本永遠不容許再發動戰爭,不準擁有發動戰爭的軍事力量。在世界局勢動盪不安的當下,守護二戰勝利成果和戰後國際秩序是所有地區國家應盡之責。地區各國更應對日本防衛動向保持警惕,敦促日本深刻反省歷史罪責,迴歸和平發展道路。對日本來說,軍國主義教訓殷鑑不遠。在各國渴望和平、謀求發展的當下,是堅守和平道路還是走上擴軍歧途,日本必須認真思考,並以實際行動向亞洲和世界證明自己能夠做出正確選擇。(作者是國際問題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