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不來臺灣玩?矢板明夫揭3殘酷原因:他們沒錢了

疫情趨緩後,許多臺灣人都去日本玩,但來臺灣的日本客人卻不多。(示意圖/Shutterstock)

疫情趨緩解封后,臺灣人紛紛出國旅遊,其中日本是許多人的首選國家,不過有人發現,來臺灣旅遊的日本遊客卻不多;對此,日本產經新聞臺北支局長矢板明夫無奈表示「日本人沒有錢了」,造成經濟低迷的原因有3個,包括少子高齡化、平均主義及產業空洞化;他呼籲臺灣參考,「當作前車之鑑」。

矢板明夫在臉書發文指出,和30年前比起來,日本上班族平均年收入和退休金沒有提高,反而降了不少;但是消費稅漲了3倍,各種社會保險翻了2倍,物價也漲不少。

矢板明夫直言,這幾年回日本,都會有一個感想,就是「日本人沒有錢了」。最近有些朋友問他,疫情過去以後,很多臺灣人都去日本,爲什麼來臺灣的日本客人卻不多?「其實道理也是一樣的,日圓貶值,日本人的荷包縮水了。」

矢板明夫認爲,日本經濟之所以低迷,主要有3個原因:少子高齡化、平均主義和產業空洞化。他說,「少子高齡化」是臺灣、韓國、香港等周邊國家和地區共同的課題,但日本來得最早,少子化使創造價值的人越來越少;高齡化使民衆的消費需求越來越低。

「平均主義」是日本的重要傳統價值觀,矢板明夫表示,當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方向明確、處於趕超階段的時候,平均主義可以提高社會凝聚力、鼓舞士氣;但是當經濟發展處於停滯期的時候,平均主義會讓大家都不願意承擔風險、難以出現技術創新。

至於「產業空洞化」,矢板明夫認爲,最大的原因還是大陸,30年前日本企業爭先恐後投資大陸,使日本的資金、技術、人才嚴重外流,很多產業一旦流出,就很難回來。

矢板明夫坦言,「日本經濟的各種問題,其實或多或少在臺灣也會看到。也許臺灣能夠參考,當作前車之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