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產汽車快破產了,現金流僅夠撐12個月,生死攸關

◆施銀

11月29日,日產汽車高層在面對海外媒體採訪時向記者爆料,日產手頭的現金流非常糟糕,只夠週轉12—14個月。這種情形下,裁員和賤賣公司股權成爲迫不得已的選擇,預計將裁減9000名公司職員,削減20%的產能,同時出售持有的三菱10%的股份以換取686億日元的現金來維持公司正常運營。

而作爲日產大股東的法國雷諾汽車,也在近期對財經媒體透露,雷諾有意出售自己持有的日產股權。這家有着92年曆史,和豐田,本田並稱日系車三巨頭的大型車企,在全球汽車產業大洗牌的大變局中混到這般地步,不得不讓人唏噓。

兔死狗烹與恩將仇報的惡果

早在1999年,日產就曾經陷入相似危機,連續7年虧損50億美元瀕臨破產。在危急時刻,法國車企雷諾如救世主一般伸出了援手,通過注資54億美元收購日產36.8%的股權,穩住了破產危機的局勢。並且派雷諾汽車副總裁戈恩入駐日產進行全面的改造。在戈恩大刀闊斧的效率改革下,日產成功實現了生產成本的嚴格管控,併成功拓展了海外市場,才讓日產起死回生並重回巔峰,2010年日產在全球銷量突破400萬臺,成爲日系車第二大品牌。

都說“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難”,更何況是你死我活的商戰舞臺。法國雷諾的注資拯救了瀕臨破產邊緣的日產,但是中興之後的日產立馬就飄了。先是“兔死狗烹、卸磨殺驢”,通過強力的權力鬥爭手腕擠走了帶領日產實現起死回生的戈恩總裁,欲加之罪何患無辭,在無休無止的起訴和關押之後,這就有了後來戈恩通過藏行李箱外逃的驚天鬧劇。

此後,日產又不斷蠶食法國雷諾手裡持有的股權,以至於到2023年,雷諾的持股比例從44%被一點點蠶食到了僅剩15%的地步。這也就難怪此次日產破產危機剛走漏消息,法國雷諾就宣佈會選擇拋售日產股權而不是注資救市。

內鬥背景與官僚體制,很難做出正確的戰略判斷

日產月初披露的財報中,日產第三季度虧損了93億日元,無論在中國市場還是在歐美市場,無論銷量還是營收,都面臨着全線潰敗的局面。其中營業利潤更是同比大跌84.7%,可謂兵敗如山倒。“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日產的窘境其實早在趕走戈恩的時候就有分析師預測到了。

和很多日企一樣,日產也有着日本特有的“日本病”。比如同樣是招收海外僱員,一部分跨國公司招收海外僱員是爲了提升公司文化的多元化,鼓勵多元文化的碰撞與創新;但同時也有很多日企將好的海外僱員標準定義爲,行爲舉止最像日本人,最守“既定規則”,因此,他們根本談不上文化多元性與創新,僅僅是一個單純的勞動力。

這種“日本病”,導致了日產很容易出現公司高層缺乏國際視野和創新精神、精於現有體制下各種權力內鬥與明哲保身的現象。這種官僚體制下也很難做出正確的戰略判斷,在戈恩出逃之後,日產也只能維持戈恩留下的改革“遺產”,再難有更進一步的改革和創新,相反倒是不斷被爆出質量問題的醜聞。戰略判斷也是一步慢步步慢,錯失了新一輪的汽車產業電動化變革的先機。

市場環境的劇烈變化並非首要原因

可能很多日本分析師會把日產的窘境歸罪於現如今劇烈變化的市場環境,歸罪於中國汽車品牌的強勢崛起擠佔了日系車的市場份額。其實不然,競爭任何時候都存在,市場環境也無時無刻不在變化。有沒有足夠創新動能,有沒有足夠敏銳的市場洞察力來制定戰略纔是應對競爭與市場的唯一出路。

當然,並不否定當今世界的汽車產業確實正在發生在驚天動力的大變革,由於人類應對能源危機的需求,未來幾年,電動汽車將繼續引領市場潮流,電動化和智能化、網聯化是不可改變的大趨勢。

日產危機也不僅僅是日產一家車企自身的問題,電動汽車的崛起確實讓傳統的燃油汽車製造商面臨着巨大的轉型壓力。但這種轉型也是人類未來發展的大問題,汽車電動化的未來該如何發展?人工智能化對環境和社會產生什麼影響?我們期待各方在未來能展開更深入的交流和對話,共同探討汽車產業和人類社會發展面臨的新挑戰和新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