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媒潑冷水 陸電動車遭課高關稅 仍具競爭力

日媒直言,即使美國大幅提高關稅,中國純電動汽車的競爭力仍超過美國企業。圖爲北美最大清潔能源展會,民衆參觀比亞迪展區。(新華社)

美國拜登政府從27日開始,對從中國進口的純電動汽車(EV)關稅提高到100%。但日媒直言,即使美國大幅提高關稅,中國純電動汽車的競爭力仍超過美國企業,原因包含美國半導體、電動車產業的培育進展緩慢,甚至供應鏈的電池仍有7成依靠從中國進口等因素。

面對中國電動車發展,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在13日公佈上調關稅的最終決定通報中標示,「中國政府的產業政策有可能威脅到美國培育純電動車產業的投資」。同時透過《降低通膨法》等提供稅金優惠,加速培育純電動車和電池的生產基地。

但據日經中文網報導,美國半導體和純電動車產業的培育進展緩慢,提供鉅額補貼的產業培育法案到8月16日已滿2年,但美國國內領域內的生產依然停滯,甚至供應鏈也難以「擺脫中國」,電池有7成依靠從中國進口。

從美國商務部數據顯示,美國純電動車、蓄電池所使用的鋰離子電池上半年有70%進口額來自中國。佔比與2023年71%幾乎沒有改變,對比2020年44%更增加近30個百分點。

另據調查公司MarkLines指出顯示,截至7月,美國純電動車在全球銷售比例僅超過10%,遠低大約佔比50%的中國和世界平均水準20%。

深究原因,除美國充電基礎設施不足外,還包括平價的純電動車款較少。對比中國企業能以2.5萬美元以下的低價格純電動車展開攻勢,反觀美國車廠甚至連特斯拉也未能開發出3萬美元以下的純電動車。

報導認爲,美國建立供應鏈的進展過於緩慢,使整車廠商不得不調整投資。例如通用汽車與韓國三星SDI合作的北美電池工廠整整延遲1年才投產;松下控股則將北美的EV電池生產目標下調3成。

除中美貿易外,中歐貿易摩擦也逐漸升溫。中國貿易救濟資訊網23日發佈,指歐盟執委會12日對原產於中國的烷基磷酸酯作出反傾銷終裁,決定對涉案產品徵收53.1%至68.4%反傾銷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