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企智慧化 解決人力短缺
日本產業界正面臨勞動力危機。日本厚生勞動省2024年底的勞動經濟動向調查顯示,60%企業表示,人力短缺已影響日常營運,特別是醫療照護、建設、運輸郵政、住宿餐飲與服務業等領域,人力需求更是迫切。
爲解決人手不足的問題,除推出引進外籍人才、提高退休年齡、提升薪資待遇等手段,調查顯示,74%企業積極推動工作方式改革,並以提高業務效率爲主要手段;如透過導入AI等數位轉型方式,減緩人力缺口造成的影響,並藉此提升工作效率或推出新產品服務等。
日本行政法人情報處理推進機構(IPA)2024年6月公佈的「數位轉型(DX)動向2024」報告顯示,2023年約有19.2%日本受訪企業表示已導入AI、14.8%正在進行實證研究,但合計逾二成受訪企業表示曾經、正在或未來將規劃導入AI。
企業規模與AI導入程度密切相關。根據IPA 2024年報告,超過47.9%的大型企業(員工1,001人以上)已導入AI,而中小企業(員工300人以下)導入率僅爲5%左右,顯示出企業規模愈大,AI採用率愈高。
然而,生成式AI的應用卻呈現不同趨勢,中小企業的導入率(8.2%)反而比整體AI導入率(5.5%)高,原因在於生成式AI相較於其他AI應用,投資成本較低,工具門檻較低,能更快見效,更容易受到中小企業青睞。以下藉由案例,進一步說明AI導入轉型應用方式。
1891年成立的日本獅王(LION)爲日用品與健康護理企業,生產銷售口腔護理、清潔用品和衛生產品等,有逾7,500名員工;近年從製造導向逐步向服務與製造轉型,藉由數位轉型及導入生成式AI,協助企業內部知識管理與業務流程優化,計劃在2030年前成爲口腔健康領域的領導企業。
獅王AI導入主軸包括,生成式AI的全公司通用與領域別專屬應用開發。在全社AI普及方面,強調讓每位員工都能利用AI工具來提升工作效率;包括2023年5月開發名爲「LION AI Chat」的內部聊天工具,可支援自動化問題,結合內部資料庫爲員工提供即時解答;並透過開設內部工作坊方式,尋求員工主動提案如何在工作上活用AI,進而開發合適的工具,目前LION AI Chat平均每週使用次數達1萬次以上。
LION AI Chat導入流程主要分三階段:初期以GPT-4等先進技術作爲基礎,並加強各部門內部的生成AI使用與推廣,重點是內部資料的數位化及簡化;第二階段引入更多AI應用場景,如生成自動化文字檔案、知識管理系統等,並強化跨部門協作;第三階段是將AI技術融入公司的日常運營,並透過內部說明會、強化廣宣等方式,讓員工都能使用AI工具,達成AI技術民主化。
另以2024年獲日本經濟產業省「DX Selection」優勝的濱鬆倉庫株式會社爲例,該公司經營物流及倉庫等事業,成立逾百年、員工約116人。該公司以年輕主管爲中心主導、從下而上思考提出內部各項轉型方案。爲強化員工數位轉型意識,除培育內部數位轉型人才,也將包含客戶在內的供應鏈納入數位轉型,也投入心力、協同IT供應商開發適用的AI工具。
濱鬆倉庫藉由導入機器人流程自動化(RPA)協助將日常行政業務自動化,其次透過BI蒐集整理各種資訊作爲物流運送服務改善或是費用設定依據;藉由推出各項轉型方案,將原本每天需花費80%工作時間輸入及製作各項行政文件,減爲5%,提升整體生產效率30%,減少員工加班時間達三至四成,營業利益率也因此提升。
日本民間企業AI等數位轉型科技的導入階段,首要是透過設立數位轉型組織或任務編組等方式,逐步建立內部對AI或數位轉型的理解認知。其次透過與AI方案供應商合作進行小規模實證計劃等方式,逐步展現AI導入成果;在人手不足、工作量增加或工時過長,導致高離職率下,利用導入AI工具或AI員工方式,改善惡性循環。
臺灣與日本都面臨人口高齡化及人力缺口擴大窘境,可借鏡日本經驗,透過導入AI自動化工具或進行小規模實證計劃,讓員工感受到AI導入效益,提高內部生產力,逐步建立企業內部對AI轉型的理解認知,同時建立跨部門數據平臺,提升營運效率。(作者是資策會MIC資深產業分析師)
【未經MIC許可,不得轉載與作其他用途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