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日順終止上市 最終選擇迴歸海爾智家
觀點網 10月29日,深交所發佈公告稱,因公司撤回上市申請,終止對日日順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在創業板上市審覈。
產城園區評論獲悉,深交所曾於2021年5月12日依法受理了日日順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在創業板上市的申請文件,並依法依規進行了審覈。
日前,日日順向深交所提交了撤回上市申請,保薦人中金公司撤銷保薦。根據有關規定,深交所決定終止對日日順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在創業板上市的審覈。
在日日順宣佈終止已過會的上市流程的同時,海爾集團子公司海爾智家宣佈計劃通過表決權委託的方式,將日日順納入合併財務報表範圍。
依賴關聯方
日日順爲海爾集團旗下供應鏈管理解決方案及場景物流服務提供商,提供覆蓋全國、送裝同步、到村入戶的物流服務網絡。
經過多年發展,日日順的服務已由家電拓展至電商、汽車、家居、新能源等多個行業。根據招股書,該公司通過向包括家電、電商平臺、家居、健身、出行、冷鏈生鮮、快消、汽車、3C電子、新能源等行業客戶提供定製化供應鏈服務及解決方案,包括海爾、創維、天貓、宜家、科勒、奔馳等。
在此基礎上,日日順形成從工廠到終端消費者的全流程、多場景的供應鏈管理解決方案能力,可爲衆多企業客戶在採購、生產製造、消費流通、用戶服務等環節提供覆蓋供應鏈方案設計、訂單管理、運力服務、倉儲網絡佈局、倉儲管理服務、末端用戶配送及安裝在內的供應鏈管理解決方案,並依託空運、海運、鐵路及多式聯運在內的運輸方式開展國際供應鏈服務。
產城園區評論獲悉,日日順曾於2021年5月遞交招股書,準備在創業板上市,IPO原擬募集資金27.71億元,計劃用於智能物流中心項目、倉儲設備智能化項目、物流信息系統數字化和智能化建設項目、最後一公里網絡觸點建設項目、自營運力提升項目。
在盈利能力上,2020年、2021年和2022年,日日順錄得的營收分別爲140.36億元、171.63億元和168.47億元,淨利潤分別爲4.31億元、5.79億元和5.75億元,扣非後淨利潤分別爲3.42億元、3.92億元和4.27億元。
從收入結構來看,涉及其關聯方等在內的“海爾系”均是日日順的重要客戶。日日順主要向B端客戶提供供應鏈管理、基礎物流等服務,2020年至2022年來自“海爾系”的收入分別爲46.5億元、52.52億元和53.16億元,佔比在3成左右,再加上第二大股東阿里,二者貢獻近半營收。
在IPO過程中,日日順依賴關聯方一直是監管關注的重點。首輪問詢回覆顯示,2020年至2023年上半年,日日順來自海爾系和阿里系客戶的營收佔比分別爲48.93%、45.6%、47.35%、45.76%;來自海爾系和阿里系客戶的毛利佔比分別爲62.84%、63.05%、60.44%、59.65%。
這種高度依賴下的日日順,在上市臨門一腳,選擇了迴歸海爾智家的懷抱。
迴歸用意
資料顯示,日日順的前身是海爾物流,成立於2000年1月,發源於海爾家電配送服務體系,彼時股權由海爾集團直接持有。
2010年,海爾物流被海爾智家前身以對價7.63億元收購,並於2013引入阿里巴巴成爲第二大股東,在強化與阿里巴巴旗下天貓商城合作的基礎上,開始加快拓展家電、家居等大件物品的第三方物流服務業務。
直到2019年7月,日日順都隸屬於海爾智家和海爾電器合併報表範圍內的子公司。2018年8月,一切有了新的變化。海爾集團爲推動業務協同性,以股權置換的方式將日日順置出海爾智家合併報表。
2018年,淘寶控股、高盛、中投等多家知名投資機構入股日日順。2019年,日日順自海爾智家出表開始單飛,走上獨立上市的道路。
在IPO前,海爾集團通過間接持股方式合計持股超過56%,爲實控人,阿里則通過PartnerCentury(程達控股)和淘寶合計持股29.0551%。
此時,日日順獨立上市之路被終止,時隔多年又回到了海爾智家的懷抱。根據海爾智家對外披露的公告,公司計劃通過表決權委託的方式,實現對日日順的並表。
其中,冰戟公司(海爾集團附屬公司)將優瑾公司55%股權對應的表決權不可撤銷地委託給貫美公司(海爾智家全資子公司)行使。委託事項完成後,貫美將實際控制優瑾100%的表決權,優瑾公司、日日順上海、日日順及其控股子公司將被納入海爾智家合併報表範圍。
海爾智家認爲,此前二者在合作模式方面以成本加成方式定價,未能根據多變的產業和用戶需求應用彈性的定價機制。海爾智家在零售變革過程中需要全面拉通各業務環節相關的流程、系統、數據,將日日順和海爾智家的業務系統和數據管理打通,提升海爾智家供應鏈管理能力,擴大全鏈路價值的創造空間,強化爲客戶提供倉儲、分銷、配送全流程一體化解決方案的能力。
產城園區評論獲悉,海爾智家擁有超過30年的上市歷史,作爲海爾集團旗下上市公司,其於2019年完成了從“青島海爾股份有限公司”到“海爾智家股份有限公司”的更名,開啓從傳統家電製造商向智慧家庭解決方案提供商的戰略轉型。
近幾年,海爾系通過分拆資產以及併購不斷擴張其資本版圖。目前,海爾集團旗下控制六家上市公司,相關業務佈局橫跨家電、智能家居、大健康、科技等多個領域,六家上市公司的總市值超過3000億元。
這也被認爲是應對家電市場的增長瓶頸。海爾智家曾於報告中提及公司主要產品白色家電屬於耐用消費類產品,用戶收入水平以及對未來收入增長的預期,將對產品購買意願產生一定影響;宏觀經濟增幅放緩導致用戶購買力下降,將對行業增長產生負面影響。同時,房地產市場增幅放緩也削弱了市場需求,間接影響家電產品的終端銷售。
相關數據顯示,2019年到2022年,國內家電市場零售額整體呈現下滑態勢,其中2022年同比下降了5.2%,到了2023年弱增長1.7%。
奧維雲網2024年的數據顯示,截至9月,中國家電市場零售額爲6144億元,同比下滑0.2%。該機構進一步預測,2024年國內家電市場(不含3C)預計零售規模將達8298億元,同比下滑2.7%。
體現在業績上,海爾智家在2024年前三季度實現營收2029.71億元,同比略增2.17%;淨利潤154.36億元,同比增長16.39%;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51.54億,同比增長15.27%。
三季度單季,海爾智家營收爲673.49億,同比增長0.47%;實現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爲47.34億元,同比增長13.2%;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利潤爲45.25億元,同比增長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