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治臺灣建築比日本精彩

(圖/本報系資料照)

包括總統府、監察院等日治時期的許多重要建築,都充滿「古典」的美感,讓喜愛建築的民衆欣賞讚嘆。

不過,有一件事可能會顛覆很多人的認知,那就是日治時期的臺灣建築,其實比起同時期日本的本土建築還要多元而精彩!

日本有位一級建築士在2011年來到臺灣,他是接受「日式住宅研究會」的邀請,要分享日本活化老屋的經驗,來到臺灣實際走訪之後竟發現,臺灣在日治時期的建築,和日本當地的建築有很多差異,更爲精彩多元,因爲臺灣在日治時期的建築,包括了純和式、和洋混合等許多不同的形式以及變化。

和洋混合,就是結合日本跟西方的建築風格;就算純和式,其實也沒那麼純,包括在屋頂設計與材料的選擇上,比起日本的和式建築都有非常多的變化。

臺灣在西元1895年開始受日本統治,臺灣總督府在平定全臺之後,爲了彰顯權威與氣派,在規劃重要的政府建築時特別講究,加上這時有許多受過西方建築教育的專業建築師紛紛來到臺灣,從此之後的許多重要建築,都跟當時西方的流行建築風格有一定程度的接軌,當然也有自己因地制宜的創新。

很多人常說日治時期這段時間臺灣的重要建築是巴洛克風格,這是個大誤會,當時西方流行的是歷史式樣,也就是結合許多古典的建築風格,當然也包括巴洛克,但是絕不只是巴洛克而已。

西方的建築風格歷經希臘式、羅馬式、哥德式、文藝復興式、巴洛克式、新古典主義式、歷史主義式、現代折衷主義式、以及現代主義式等不同時期的發展。

在日治時期的臺灣重要建築,幾乎什麼風格都可以混搭,所以統稱爲歷史主義式,也有人用西方歷史式樣來稱呼。

到了西元1930年代,受到現代主義建築風格的影響,以及戰爭氛圍越來越濃厚,臺灣建築風格走向簡單線條以及樸實外觀。

臺灣在日治時期的建築風格比日本內地更多樣、更精彩,有一個原因是在日本內地推行各種新事物,難免會遇到保守勢力等不同意見的牽制,還有來自國會的直接影響,但是在臺灣等殖民地,總督府的決策權就大很多,加上受過新式建築的年輕日本建築師,陸續來到臺灣一展長才,所以更有發揮空間,可以大膽實驗所學,也有學者把臺灣在日治時期的建築風格稱爲殖民風格。

臺灣在日治時期的建築風格還根據氣候與材料而增添不少巧思,留下許多歷史建築,難怪連日本建築師看到了都覺得新奇。

(作者爲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廣播電視學系教授、歷史小說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