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道奧運冠軍楊秀麗:柔道的魅力在於參與其中

近日,柔道奧運冠軍楊秀麗做客由本站傳媒打造的原創體育訪談欄目《賽場追夢人》,分享了她對柔道與生活的熱愛。

面對前不久結束的杭州亞運會,離開賽場多年的柔道追夢人楊秀麗如何看待中國柔道隊的表現?從運動員、到教練,再到裁判,在身份轉變過程中她又經歷了什麼?這些問題都將在本期《賽場追夢人》中一一揭曉。

今年剛過去的杭州亞運會上,楊秀麗感到格外地輕鬆,這一次,她不再是要拿冠軍的柔道運動員,也不再是柔道隊教練,而是以柔術裁判的身份參加。

沒有了成績的壓力,她更加享受觀看比賽的樂趣了。

儘管沒有出現在柔道賽場上,楊秀麗還是關注着柔道比賽,尤其是中國隊的隊員們。

17年的運動員生涯,加上10年的中國柔道隊教練經歷,她拿過許多個金牌,曾獲得北京奧運冠軍,當教練時帶領多個選手拿到冠軍,柔道早已變成她的生活,正如她所說,“血液裡都流淌着柔道”。

今年亞運會上中國柔道隊拿下了1金2銀3銅的成績,其中金牌由馬振昭獲得,這是中國柔道隊時隔9年來再一次拿到亞運會金牌。

關於如何評價這枚金牌的意義,楊秀麗說:“金牌是所有柔道人的夢想,太渴望有一枚金牌了,在每一次大賽當中,大家希望能夠升國旗奏國歌,這也是體育的價值和魅力。”

談到在役的選手,楊秀麗仍然感慨萬千,今年亞運會上拿到金牌的馬振昭,拿到銀牌的徐仕妍,都是她帶訓過的隊員。

看到她們取得好成績,楊秀麗自然是比自己拿金牌要開心得多。無論如何,競技體育是靠獎牌說話的項目,而每一次的大賽對於運動員都是一次成長的歷練。

回想起參加過的大大小小的比賽,無論是當運動員,還是當教練,楊秀麗都十分懷念。

她還記得第一次參加亞運會,是2006年的多哈亞運會,當時23歲的她第一次參加國際性賽事,也是第一次感受到各國選手相聚一堂的體育盛會魅力,“那屆我們中國柔道隊非常強悍,拿了5枚金牌3枚銅牌,拿到不能再拿了。”

楊秀麗退役後,一直在從事推廣柔道事業的工作,幾乎跑遍了各大高校和中小學,開展柔道公益課。

楊秀麗的動力始終如一——讓更多人蔘與到柔道項目,瞭解柔道的魅力,“柔道不同於其他體育運動,除了強身健體,它還能教人禮儀,以及遇到危險如何保護自己,是非常實用的。”

“柔道可能不是一生的選擇,但參與柔道運動一定會影響你的一生。”楊秀麗如此說道。

現在健康生活的理念已經深入大多數人的生活中,楊秀麗認爲,柔道背後的健康文化值得大家去參與其中。

《賽場追夢人》是一檔以運動員爲主的原創性訪談欄目,邀請冠軍運動員分享自己的拼搏故事,儘管他們的人生經歷各不相同,但在面對夢想時,那種堅韌不拔的體育精神卻非常相似。

正如《賽場追夢人》的官方合作伙伴駿豐一樣,始終堅持長期主義,34年來一直致力於倡導健康生活,通過科技的力量爲全民提供全生命週期健康解決方案,持續助力健康中國的發展,爲實現體育強國夢、健康中國夢貢獻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