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鍛練聰明的嬰兒

如何鍛練聰明的嬰兒(示意圖/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指出,嬰兒出生後的首千日,是否得到適當的照顧,足以影響後來的一生,包括健康、學習能力,甚至收入和幸福。

香港人愛說「贏在起跑線」,但所謂起跑線到底是什麼?專家說,孩子成長最重要的元素,不是優厚的物質和升學計劃,而是父母無微不至的照顧和關愛,令嬰兒在身體、智能、社會和情感成長上都有一個美好和健全的發展基礎。

教育學博士陳美齡今次與身爲醫生的姐姐共同執筆,撰寫在照顧和教育0至12個月的初生嬰兒時,有什麼需要注意,希望家長和嬰兒都能在這條起跑線上,看到更美麗的風景。

【精彩書摘】

嬰兒的腦袋,從零到十二個月的成長非常快速。

在這個期間,若嬰兒得不到足夠的刺激,會對腦袋的成長有壞影響。零至三歲是腦袋成長的黃金期,絕對不能錯過這個機會。

當父母的有很多方法,可以輔助嬰兒腦袋的成長,鍛練嬰兒成爲一個聰明和可以發展自己潛力的孩子。

新事物

每當嬰兒接觸到新事物時,腦內的突觸就會成長。

突觸是把腦細胞連接起來的通訊體,突觸越多,孩子的頭腦越靈活,學習能力更高。

嬰兒誕生時,都是充滿着可能性的。但這個可能性能否得到發揮,需要大人的培養。

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和嬰兒密切交流。刺激他們的味覺、嗅覺、視覺、觸覺、聽覺,都能助長突觸的成長。

不要帶給他負面的經驗如恐懼、吵架或暴力。

因爲這些經驗會令他分泌惡性荷爾蒙,對腦袋的成長有害無益,妨礙嬰兒的健全發展。

讓我們看看如何用簡單的方法幫助你培養聰明的嬰兒。

要刺激寶寶,父母不需要是專家或天才,只需要充滿愛心、關懷,和願意與嬰兒共度有趣時光。

一起閱讀

和寶寶一起看書,可以刺激他的大腦。

這不但可以訓練嬰兒的視力和聽覺,更可以令他感受到媽媽的關懷,令他明白到閱讀是一段快樂的時光,建立他對閱讀的興趣,對以後的學習也有很好的影響。

開始閱讀是不怕早的,我和兒子們從醫院回來那天就一起開始看書。我們會睡在牀上看繪本。他們的眼睛還未能找到焦點,但已經很感興趣的用眼睛跟着圖片,聽我說故事。他們可能不理解故事的內容,但在面前轉來轉去的圖片已令他樂呵呵。

當他們的眼睛開始能找到焦點時,更會用小手做動作,催促我快點讀,讓我知道原來他們已經熟悉書本。

從小幫助孩子愛閱讀,愛文字,會減低上學的壓力。這個習慣可以從零歲開始鍛練。

給他選擇機會

嬰兒到三、 四個月左右,已經會對事物有喜好。

這個時候,可以開始給他選擇的機會。

譬如可以拿兩件玩具在手,「你想要哪一件呢?」讓他思考,作決定。

他選好了,然後擁抱他,親吻他,「選得真好!」讚揚他作了好選擇。

這個過程,可鍛練小腦袋作分析。

要作分析,就要考慮自己的喜好和觀察面前的事物,更要能表達出自己選擇的結果。

這活動對大腦的訓練,有非常好的效果,所以不要爲嬰兒作全部決定。

當我的兒子們開始吃離乳食品時,我每次都會給他們選擇,「要先喝湯還是吃飯?」耐心等待他們的意見。

每天的小事大事,都可以幫助孩子的大腦成長。

聰明的嬰兒是快樂的嬰兒。充滿好奇心,懂人意,能感受別人給他的愛,注意力高,表達力強,愛學習,吃得好,睡得好。

聰明的嬰兒不是天生的。不論有多非凡的遺傳因子,如果沒有後天的關注,嬰兒也不會有健全的發育。

要提高嬰兒的智能,視乎你對他的愛護。「愛在起跑線」就是這個道理。

(本文摘自《愛在起跑線》/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三民書局總經銷)

【作者簡介】

陳美齡Agnes Chan

1955年出生於香港,六兄妹中排行第四。1969年憑一曲Circle Game走紅港、臺、東南亞;1972年憑藉《虞美人花》在日本作爲歌手出道。先求學於上智大學國際學專業,後於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社會兒童心理學專業)畢業。1985年首次回國表演,以《歸來的燕子》、《原野牧歌》大受注目。同年結婚,翌年生下大兒子。1989年,前往美國史丹福大學攻讀教育學博士課程。留學期間的1989年,二兒子出生。1994年獲得教育學博士稱號(PhD)。1996年三兒子出生。之後,除了參與各類演藝活動,也兼任隨筆作家、聯合國兒童基金會亞洲親善大使、日本抗癌協會「微笑大使」等,曾於香港及日本多間大學擔任教職,現爲香港公開大學榮譽顧問,活躍於各個領域。

2015年,繼大兒子、二兒子之後,三兒子也成功被史丹福大學錄取,一躍成爲話題人物。隨着《50個教育法──我把三個孩子送進了史丹福》、《40個教育提案──把快樂帶回給香港學生》、《家長不要做的35件事》、《讓孩子面向未來――30堂家長必修課》等著作面世,引起很大回響,代表她已成爲衆人眼中的教育家。

陳曦齡Helen Chan

兒科專科醫生,註冊中醫。

《愛在起跑線》/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三民書局總經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