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古巴的棕櫚樹下藏核彈

偵察隊旋即又發現,棕櫚樹小樹林無法隱藏超過二十公尺長的飛彈,而較大的樹林又讓空氣無法流通;因爲炎熱潮溼,按照歐洲天氣條件打造的火箭設備在古巴很容易故障。(示意圖/shutterstock)

偵察隊抵達古巴後發現的第一件事,就是比留佐夫——他是在六月初造訪哈瓦那,後來又對古巴的好天氣讚不絕口——不只搞錯了古巴的天氣,還搞錯了古巴的地貌。他到得太早,不知道古巴從六月到十一月一向是颶風季節。至於地貌方面,比留佐夫沒花多少時間在島上到處去,而是直接告訴赫魯雪夫他想聽見的:有足夠的天然遮蔽物可以隱藏飛彈,讓美國人偵察不到。加爾布茲日後這樣回憶比留佐夫對古巴的印象,話中不無諷刺意味:「這是一個黃金國度,你可以睡在每一棵樹叢底下,而不需花多少工夫便可用這些樹叢來隱藏飛彈。」普利耶夫、斯塔岑科、加爾布茲、布爾洛夫和其他在七月抵達的人發現,古巴無比炎熱,溼度驚人,地貌光禿禿。

偵察隊旋即又發現,棕櫚樹小樹林無法隱藏超過二十公尺長的飛彈,而較大的樹林又讓空氣無法流通;因爲炎熱潮溼,按照歐洲天氣條件打造的火箭設備在古巴很容易故障。還有些有毒植物蘇聯人從來沒有見過,它們的毒性是他們無法抵抗的。比留佐夫所標示可能設置飛彈陣地的地點被證明是不適合的。斯塔岑科後來這樣報告他的人馬的活動和發現:「總參謀部指示飛彈團部署的地點用直升機勘察了四次。用直升機勘察過古巴島的西部和中部,那些分配給西多羅夫同志、切爾克索夫同志和班狄羅夫斯基同志的飛彈團的地區,地形非常破碎,植被很少,路網非常不發達,因此非常不適合用來部署飛彈團。」

蘇聯部隊必須從頭來過,重新尋找新地點。古巴人提出了自己的要求:飛彈陣地的選址面積不可大於一千一百畝,需要遷徙的人家不可多於六至八戶。在古巴東道主的幫助下,蘇聯團隊在超過九千平方公里面積的地域上勘察了超過一百五十個地點,選出了十個或多或少符合要求的地點。但這些地點仍然沒有可靠的掩蔽以避開美國偵察機的耳目。五個飛彈團的發射器都會分佈於兩個地區。在小型工程分遣隊的協助下,他們立即開始爲飛彈建設陣地——飛彈預定在九月初運抵古巴。

偵察隊一個不愉快的發現是,古巴沒有一條河上的橋樑堅固得足以承載卡車的重量,好讓設備和飛彈能夠順利運送至指定地點。參與行動的一個人員回憶說:「師長常常發現他被迫做出一些別出心裁的決定,特別是在橋樑不堪用的情況下把混凝土倒到河牀上,好讓沉重設備可以通過。」其他驚異陸續來到。其中之一是蘇聯的設備是爲五十赫茲頻率的電力而設計,但古巴發電廠生產的電力卻是六十赫茲。

有關選址遇到的難題和不可能找到地點隱藏飛彈這一點,很快就傳到莫斯科。赫魯雪夫日後把責任歸咎比留佐夫:「我們派比留佐夫帶着與飛彈部隊相關的參謀人員前往那裡,讓他們評估一下飛彈部署在什麼地方更好。他們從那邊回來,向我們報告說根據他們的意見,飛彈可以隱蔽地部署。這裡暴露了這些人員的素質不高,他們天真地以爲棕櫚樹可以遮掩飛彈的發射裝置。」23

由於愈來愈意識到不可能藏起飛彈不讓美國U-2偵察機的攝影機看見,蘇聯的軍事指揮官決定調整把飛彈運送給部隊的時間表。總參謀部並沒有直接送出中程和中長程飛彈,而是決定先運送防空飛彈,延後運送核子彈頭和能夠投送它們的飛彈。此舉是爲了加強打擊U-2偵察機的能力,讓它在發現彈道飛彈之前擊中它。防空飛彈就定位之後就可以開始部署R-12和R-14。

(本文摘自《爲什麼世界沒有在1962年毀滅?重回古巴飛彈危機現場》/貓頭鷹出版社)

【作者簡介】

謝爾希•浦洛基Serhii Plokhy

烏克蘭人,小學至大學初期在烏克蘭接受教育。蘇聯解體後於1996年前往加拿大艾伯塔大學的烏克蘭研究中心研究,2007年轉入哈佛大學歷史學系,2013年起任哈佛大學烏克蘭研究中心的主任至今。

其研究領域涵蓋烏克蘭、東歐和冷戰。着有《再造失去的王國:俄羅斯的雄心五百年史》《烏克蘭:從帝國邊疆到獨立民族,追尋自我的荊棘之路》等書,著作被翻譯爲烏克蘭文、俄文、白俄羅斯文、簡體中文、愛沙尼亞文、波蘭文、葡萄牙文、羅馬尼亞文、西班牙文等多種文字。且屢次獲獎,其中2014年在紐約出版的《最後的帝國:蘇聯的末日》一書獲得:「普希金之家俄羅斯圖書獎」、「萊昂內爾‧格爾伯圖書獎」。2018年出版的《車諾比:悲劇的歷史》獲得巴美列.捷福獎(最佳英語紀實寫作獎)。本人也分別於2015年與2018年獲得烏克蘭研究貢獻肯定「安東諾維奇獎」與藝術最高榮譽「謝甫琴科國家獎」。

【譯者簡介】

樑永安

臺灣大學人類學學士、哲學碩士,目前爲專業翻譯者,完成約近百本譯着,譯有《李維史陀:實驗室裡的詩人》、《老年之書》、《文化與抵抗》、《帕德嫩之謎》、《製造非洲白種人》、《再造失去的王國:俄羅斯的帝國雄心500年史》、《1917列寧在火車上》和《伊凡的戰爭》等書。

《爲什麼世界沒有在1962年毀滅?重回古巴飛彈危機現場》/貓頭鷹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