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採實坪制 臺北市房屋單價爆增24%

現行房屋單價計算方式,是以總移轉面積,也就是權狀坪數計算而得,樂屋網以今年1到10月實價登錄成交資料,將權狀坪數扣除共有部分和車位,單就主建物和附屬建物合計之坪數來換算房屋單價,結果發現價差最大的是臺北市,單價將從每坪72.5萬元增加至每坪89.6萬元,暴增17萬元,漲幅近24%。

其次是新北市,實坪制後的房屋單價每坪增加超過7萬元,其餘像臺中市、高雄市、桃園市,實坪制後的價差也都在3、4萬元左右,唯獨臺南市實坪計價的價差最小,評估是因爲當地的交易大宗,仍爲公設比較低的透天厝的原因。

樂屋網調研中心經理洪安怡指出,這並非首次有民代提實坪計價,2017年立委林俊憲便拋出過此議題,同年7月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臺亦有「房價改實坪計價、公設坪數可登記但不計價」提案,內政部遂於2019年於實價登錄網新增「淨坪價」,單以主建物試算房屋單價,也造成「淨坪價」飆高數倍,掀起熱議。 不斷拉高的公設比也惡化了此問題,洪安怡提及,2005年實施8樓雙梯制度,讓大樓公設比愈來愈高,現在的新大樓,即便只有梯廳、機電空間等必要設施,公設比也幾乎是3成起跳,花大錢買的並非實際室內使用空間,當然會讓民衆不平,然實坪計價實難一次到位,普遍建議先採將室內實際面積和公設採不同費率計算,例如室內面積完整計價,公設面積一半價格計價,漸進調整較有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