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勢兒少更怕確診 背後原因藏洋蔥

臺灣世界展望會與臺大社會工作學系教授陳毓文合作參與22國組成的「跨國兒童研究福祉研究調查計劃」。(展望會提供/林良齊臺北傳真)

臺灣世界展望會與臺大社會工作學系教授陳毓文合作參與22國組成的「跨國兒童研究福祉研究調查計劃」。(展望會提供/林良齊臺北傳真)

臺灣世界展望會與臺大社會工作學系教授陳毓文合作參與22國組成的「跨國兒童研究福祉研究調查計劃」,針對近2000位10至12歲臺灣兒少採網路問卷抽樣,有55%的經濟弱勢兒少自認非常害怕新冠肺炎,48%非常害怕自身染疫失去性命,相較一般兒少更高。

調查發現,停課後,14% 弱勢兒少面臨每天沒有足夠食物可吃的困境,22%在家上課連線經常遇到斷線等網路問題,而原民弱勢兒少更仰賴捐贈或外界提供的數位工具資源;超過兩成經濟弱勢兒少提到父母因疫情失業且未獲補助, 68%弱勢兒少擔憂疫情期間家裡錢不夠用。

陳毓文分析,疫情突如其來的衝擊,迫使部分支持系統暫停或改變,突顯出經濟弱勢家庭難以因應的高脆弱性,如何以『疫情風險社會』概念,提升保護家庭韌力的防禦因子,挑戰社會工作的應變力。

《新冠肺炎疫情下的臺灣兒童生活調查》也關切兒少生活及身心景況。每遇到疫情停課,許多家長爲安排孩子在家學習、飲食及教養負荷大感吃不消。但調查反映出孩子在家亦倍感壓力,調查中不分社經地位的兒少生活滿意度皆明顯下滑,61%停課孩子經常期待回到學校上課,包含運用時間的方式、在學校所學事物、與朋友的關係、與同住者的關係等面向也都明顯受負向影響。

在猝不及防的染疫傳播鏈之外,仍須面對疫情風險社會的多變挑戰。臺灣世界展望會致力關注國內兒少安穩成長,亦將規劃運用報告及跨國資料比較分析進行主題研究,作爲未來國內外實務工作參考。捐款可洽展望會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