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倫生物學術推廣費曾遭監管點名,上市一月首席科學家離職

解奧 徐超

醫藥領域反腐大潮,又拍中一家上市藥企。

2022年3月份剛在科創板上市的抗蛇毒血清龍頭上海賽倫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簡稱“賽倫生物”,688163)7月30日晚間公告披露,其實控人之一、同時也是法定代表人兼董事長範志和,因爲涉嫌職務犯罪被上海市監察委員會實施留置並立案調查。

這是今年醫藥領域反腐涉及的第三家上市公司。

2023年5、6月,片仔癀(600436)多名高層因涉嫌嚴重違紀違法被紀監委調查。

7月5日,衛寧健康(300253)公告,實控人、董事長周煒因涉嫌行賄罪茂名市監察委員會立案調查及實施留置。

而在7月28日,中央紀委國家監委召開動員會,部署紀檢監察機關配合開展全國醫藥領域腐敗問題集中整治,堅持受賄行賄一起查,集中力量查處一批醫藥領域腐敗案件,形成聲勢震懾。

對賽倫生物來說,其居高不下的銷售費用和學術推廣費,就受到監管的持續關注。

在發行註冊環節反饋意見落實函中,證監會和上交所共提到三個問題,除關於業務和技術的兩個問題外,關注的就是學術推廣費。對銷售費用逐年增長、學術推廣費水漲船高的情況,監管層要求賽倫生物作出合理解釋。

此外,賽倫生物上市剛一個月,核心研發人員、首席科學家即離職。

學術推廣費被監管重點關注

在賽倫生物上市後的首份年報2022年報中,主要客戶均以“客戶一、客戶二”等代替。但在招股書中,賽倫生物清晰披露了2018年-2021年上半年的前五大客戶名單。

賽倫生物的馬破傷風免疫球蛋白及抗蛇毒血清並非走集採和疾控,主要客戶羣體爲醫藥經銷企業,包括國藥、廣藥、上藥等國企。

招股書披露,2018年-2020年,賽倫生物的銷售費用分別是2897.04萬、3443.49萬和3663.62萬,主要由職工薪酬和學術推廣費構成。銷售費用率分別爲20.07%、18.31%和19.74%,高於行業平均水平。

這其中,學術推廣費分別爲1281.54萬、1626.07萬和2017.46萬,佔銷售費用的比重分別爲44.24%、47.22%和55.07%,主要包括業務招待費、服務費、會務及業務宣傳費。

在對發行註冊環節反饋意見落實函的回覆中,賽倫生物披露,自己是以自身專業化學術推廣團隊爲主、第三方推廣爲輔進行銷售推廣。由於自己的學術推廣團隊無法覆蓋全國所有銷售區域,因此委託國藥在新疆、青海、甘肅、寧夏等地推廣,所以2020年營收下降學術推廣費卻增加。

2018年-2021年上半年,賽倫生物召開的學術推廣會或討論會分別爲53次、138次、115次和60次。

2022年報披露,賽倫生物銷售費用5026.74萬,2021年是4339.2萬,仍在逐年增長。2022年學術推廣費2408.11萬,佔銷售費用47.91%;2021年學術推廣費是2261.9萬,佔銷售費用52.13%.

首席科學家上市一月即離職

雖然上市還不到一年半,但賽倫生物也和不少上市公司一樣,上市前靚麗的財務數據,一上市即變臉。同時賽倫生物的高管層和核心技術人員也在上市後出現大幅變動,且均以“個人原因”爲離職理由。

賽倫生物2022年3月11日上市交易後,4月15日晚間公告披露高管暨核心技術人員JIN XIA因個人原因辭職。JIN XIA在賽倫生物負責組織和管理研發工作,推進公司研發項目的開展。招股書披露,JIN XIA任職副總經理、首席科學家,主要研究方向爲人類病毒傳染病的發病機理、免疫機制及疫苗研發。原任期2021年11月至2024年8月。

2022年9月26日晚間,賽倫生物另一高管、副總經理兼質量受權人史小月因個人原因辭職。招股書披露,史小月原任期2021年9月至2024年8月。

2023年4月20日晚公告披露,監事會主席邵良因個人原因辭職。

再從賽倫生物披露的2022年報並結合招股書來看,公司2022年營收超1.74億,同比下滑16.52%;淨利潤6413.58萬,同比下滑16.14%;扣非淨利4469.39萬,同比下滑35.71%。

賽倫生物至今還沒有披露2023年半年報,也沒有業績預告。從已披露的2023一季報來看,營收、淨利同比還是下滑,扣非淨利變成虧損128.35萬。

賽倫生物是一家典型的家族企業。據2022年報披露,趙愛仙持股佔比34.05%,上海置源投資有限公司持股22.18%,上海賽派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持股2.77%。上海置源投資的實控人是範志和、範鐵炯父子,趙愛仙和範志和是夫妻。上海賽派投資是員工持股平臺,範鐵炯是執行事務合夥人。

範志和一家三口持有的上市公司股份就超過56%。

銷售費用高企成行業頑疾

在賽倫生物實控人被立案調查的背後,醫藥領域反腐正在全面展開。

除中央紀委國家監委7月28日召開的動員會外,衛健委也在部署集中整治。

據國家衛健委官網7月21日的信息,國家衛健委會同教育部、公安部、審計署、國務院國資委、市場監管總局、國家醫保局、國家中醫藥局、國家疾控局、國家藥監局,聯合召開視頻會議,部署開展爲期1年的全國醫藥領域腐敗問題集中整治工作。其中提到,針對醫藥領域生產、供應、銷售、使用、報銷等重點環節和“關鍵少數”,開展醫藥行業全領域、全鏈條、全覆蓋的系統治理。

網上流傳的另一份文件顯示,浙江省衛健委7月31日召開全省醫藥領域腐敗問題集中整治工作視頻會議。

在資本市場,監管層也正在行動。

據某監管部門關於醫藥公司商業賄賂的相關情況報告,醫藥公司銷售費用金額、銷售費用佔營收比重、宣傳推廣費佔銷售費用比重與商業賄賂風險的相關度較高。

另根據wind數據,對滬深兩市、以及醫療器械上市醫藥公司2002年銷售費用佔比營收作了不完全統計(只統計佔比超50%)。其中帶“U”是指科創板上市還未盈利。

醫療器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