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不守則 玩家籲設專區引導

露營風盛行,不少人把車子改裝成可以車宿的空間。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車宿蔚爲風潮,也引發若干亂象,玩家表示,「不落地、不生火、不留垃圾」是車宿族三大守則,但難保每人都會遵守,遊樂區、風景區等管理單位可規畫專區,明訂使用規範、安全自負,亦可酌收費用,同時不影響住宿客的停車權益,達到三方共好。

車宿玩家只要在車上騰出空間就能睡覺,尤其知名景點周邊,房價貴又難訂,不如睡車上省錢,更吸引人的是在無光害的大自然中仰望滿天星斗,那種美景讓人嚮往。

陳姓車宿玩家說,在露營區外車宿,停車場和用水如廁是兩大要件,雖然玩家之間大多知道「不落地、不生火、不留垃圾」等三大守則,但難保每個人都會遵守,不受管理單位歡迎可以理解。

「走進自然,本來就要自負風險」,資深車宿玩家孫先生認爲,玩家本就該對裝備、風險做好功課,政府不宜禁止;況且真的禁了,政府也沒那麼多人力執行,不如保持現狀,靠玩家自律和管理單位的默契,歡迎民衆走進山林。

營火部落頻道主達哥說,國外汽車過夜旅行存在多年,臺灣以前也有一些小衆玩家,疫情之後大家紛紛往大自然跑,車宿、車露都有,這是民衆嚮往大自然的需求,加上車宿能帶動相關產業,可效法國外適當規範、不宜全面禁止,例如在風景區規畫汽車露營園區或收費停車場。

達哥說,車宿發展較久的美國、大陸、日本等國也沒有統一法規,若真要立法,要小心可能訂出不倫不類的規定,像美國一些城市爲了禁止流浪漢車宿,規定「在車上趴着算休息,躺着算睡覺」,造成駕駛累了只能趴在方向盤上,不能調降座椅躺平,禁止少數行爲,反而對多數人造成更大的不便。

Outdoor網紅「憂娘駕駛」建議參考退輔會管理的福壽山農場與武陵農場,均有車宿專區,免費開放的臺中后里環保公園、嘉義大埔湖濱公園,車友也以在地消費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