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防疫,拐點終於來了!核酸、健康碼、方艙退場倒計時

文/熊貓的熊

千呼萬喚之下,優化防疫的新十條措施來了。

大家應該都發現了,這兩天的風向變得很快,方向盤打得很急。

儘管距離防疫二十條纔不到一個月,新的十條措施就出來了,而且這十條措施條條都有乾貨,來給大家簡單劃重點。

01

第一,風險區域劃分精度進一步提升,管控不再“連坐”。

具體變化是,從二十條的“高風險區一般以單元、樓棟爲單位劃定,不得隨意擴大”,調整爲“按樓棟、單元、樓層、住戶劃定高風險區”。

簡單來說,管控範圍越來越小了,原來一棟樓有陽性,整棟樓都是高風險,現在高風險可能精確到陽性所在的樓層,甚至具體的住戶,不再一人感染全樓封控地大面積“連坐”了。

02

第二,大規模、常態化的核酸檢測成爲歷史。

從之前的“一般不按行政區域開展全員核酸檢測,只在感染來源和傳播鏈條不清、社區傳播時間較長等疫情底數不清時開展”,調整爲“不按行政區域開展全員核酸檢測”,去掉了限定詞“一般”。

這意味着,從今年年初開始,在全國大規模推開的全員核酸檢測機制,正式宣告結束,任何地區都沒有理由再搞全員核酸了。

核酸檢測作爲一種重要的篩查工具,在清零防疫階段,確實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隨着病毒傳播力的提升,新冠防治的重點從清零轉向止損,轉向對重點人羣的保護,大規模全員核酸已經不合時宜,不僅折騰民衆,也浪費人力物力。

此前多個城市已經明確宣佈,不搞全員核酸,這一次政策層面全面統一,全員核酸成爲歷史。

而“除養老院、福利院、醫療機構、托幼機構、中小學等特殊場所外”,不要求提供核酸檢測陰性證明,這意味着在全員核酸之外,那種常態化核酸檢測,也會慢慢成爲歷史。

現在不少城市宣佈公共場所不查覈酸,但一些場所和機構主動加碼,導致一邊撤核酸點,一邊又要查覈酸,大家只能排長隊去做,不做核酸心理上都不安穩。

在新十條的最新定調之後,除了少數特殊場所,其他再也沒有加碼的理由了。從“應檢盡檢”到“願檢盡檢”,真正意義上的“非必要不核酸”時間終於要到來了。

而當大規模、常態化的核酸檢測成爲歷史,大量靠災難財發家致富的核酸檢測公司,也將進入關門破產的狀態中。這一刻,相信很多人都期待已久了。

03

第三,健康碼退出進入倒計時。

第二條措施提到,“除養老院、福利院、醫療機構、托幼機構、中小學等特殊場所外”,其他場所不僅要求提供核酸檢測陰性證明,還不查驗健康碼。

健康碼和核酸檢測一樣,是這幾年標配性的防疫工具,它能夠加載核酸記錄,能記錄個人信息和行程軌跡,是劃定風險人羣、開展精準流調的重要依據。

但健康碼衍生的問題不少。比如隱私泄露,比如在鄭州紅碼事件中成爲一種維穩工具,除此以外,在日常的防疫中,賦碼、彈窗等,也成爲一些地區對外來人員層層加碼的便利手段。

可以說,新冠三年,民衆煩健康碼久矣。現在絕大部分公共場所不再查驗健康碼,健康碼的使用場景將大大減少,其防疫功能大幅弱化,未來全面退出只是時間問題。

當然我也有一點擔心,健康碼未來會不會繼續保留,用作其他功能?

此前一份“超九成受訪者希望健康碼保留”的調查,曾引發廣泛關注。這份調查提到,受訪者希望健康碼在後疫情時代發揮更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衛生健康、城市治理、交通出行和文旅娛樂領域”。

必須再次指出的是,健康碼是因防疫而生,它是民衆犧牲和讓渡大量隱私的產物,既然如此,就應該純粹用於防疫,而不能在疫情轉向後改頭換面,成爲其他領域的社會控制工具。

所以,隨着健康碼適用的防疫場景越來越少,接下來,對健康碼的處置,應該進一步明確,並給大家一個健康碼退出的明確時間表,讓公衆安心。

04

第四,跨地區人員自由流動正式恢復。

新十條提到,“不再對跨地區流動人員查驗覈酸檢測陰性證明和健康碼,不再開展落地檢”。在我看來,這是十條措施中最重磅的一條,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

疫情以來,社會流動被極大程度抑制。尤其是今年,常態化核酸開啓後,跨地區人員流動的管控更加嚴格,“非必要不返鄉”的威懾下,春運甚至都要被消滅了,大家都不敢流動。

有跨地區出行需要的,上車前做好核酸還不夠,下車還要落地檢,出個火車站,要掃一堆二維碼,填一大堆報備的資料,最後可能還免不了被拉走隔離。

在清零壓力下,對流動人口的過度限制,說到底是一種自保的懶政。它限制了人員流動,讓經濟流動面臨各種梗阻,讓企業生產經營的供應鏈中斷,大批的貨車司機首當其衝。

更有甚至,一些流動人口甚至被貼上“亂跑”“投毒”的標籤,被各種污名化。

事實上,中國過去四十年的高速發展,正是建立在極高的社會流動性基礎上的,一方面戶籍鬆綁,另一方面,高鐵等基礎設施不斷完善。人口、資金、技術流動起來,社會纔有活力。

這兩天,我看到還有一些地區在喊話,讓外出打拼的務工人員“非必要不返鄉”。小地方有防疫壓力可以理解,但既然病毒不可怕,那就沒必要對家鄉人繼續設防了。

至少隨着新十條落地,地區之間各自爲政、互設關卡,對外來人員嚴防死守,這種防疫思路再也沒有政策依據了。

據新聞報道,在新十條發佈後,機票搜索量暴漲,大家的壓抑已久的出行熱心可見一斑。隨着人員流動的逐漸恢復,我們熟悉的煙火氣終於要慢慢回來了。

05

第五,調整隔離方式,方艙將逐漸退出。

新十條措施提到,具備居家隔離條件的無症狀感染者和輕型病例一般採取居家隔離,也可自願選擇集中隔離收治。

不管是確診陽性,還是無症狀感染者,之前都是統一拉到方艙集中隔離,而隨着近期感染者的不斷增長,一些地區大規模建設方艙。比如有報道稱,山東擬投資230億元建方艙,可容納20萬人。

方艙的功能是收治感染者,但相信很多在方艙呆過的人都知道,簡陋的條件,擁擠、混亂的環境,對人的心理是巨大的考驗,廣州方艙甚至出現了女子自殺的案例。

隨着政策放開,感染者既無法全部收治,也沒有全部集中收治的必要了。有條件的,陽了就居家隔離,沒有條件的才集中收治,對感染者更方便,也節省成本。

所以隔離方式調整以後,現在建設的一些臨時性的方艙,逐漸退出是必然的。事實上這兩天都有不少方艙開始陸續遣散收治的人員了。在下一階段的防疫中,方艙也將成爲歷史。

當然我還有一點疑惑,有的地區的大幹快上,一點都不吝惜財政資金,激進地佈局那麼多方艙,最終又該如何處置?誰來買單?

除了上述幾點外,十條措施還有不少變化,比如不得限制民衆購買退熱、止咳、抗病毒、治感冒等非處方藥物,加快疫苗接種等等,都是政策轉向的種種標誌,這裡不再一一列舉。

可以說,這十條措施是三年防疫的一個真正拐點。接下來,我們得迎接一個沒有核酸,沒有健康碼,人員可以自由流動的新局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