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裡的鋒景線

伴隨着三月的春風,伴隨着第62個學雷鋒紀念日的到來,善意和溫暖繪就了校園美麗的“鋒”景:一張匿名字條開啓的“熱能量行動”,讓每間教室流轉着心照不宣的溫情;少年志願者佩戴的紅袖章,成爲課間走廊最安心的存在;援疆歸來的劉老師以自身經歷和貼心關愛,將雪域邊疆的奉獻故事化作潤物無聲的德育課。

這些發生在春光裡的微敘事,恰似星星點點的火種,匯聚成照亮精神原野的火炬。讓我們透過七位學生的筆尖光影,見證雷鋒精神如何突破時空界限,在Z世代少年心田抽枝散葉。

桶邊值守從“無用武之地”到溫暖傳遞

密雲區果園小學六年級(2)班王牧澤

上週,在學校的組織下,我們懷着興奮的心情,來到學校旁邊的垃圾桶旁值守。

我穿上紅馬甲,戴上口罩,拿上工具,像一根竹竿似的立在桶旁,心裡想着:“終於可以威風一回了!”我盼望着有人來扔垃圾,好讓我大顯身手。等了很久,終於來了一位老奶奶。我立刻跑過去,對她說:“奶奶,請您……”話還沒說完,老奶奶已經熟練地按照分類將垃圾倒進了不同的桶裡。我尷尬地恨不得跳進地縫裡,只好笑了笑。

緊接着,好幾個人都自覺地把垃圾分類扔進桶裡。我心中像是打翻了五味瓶,既有着如同蜜餞般的開心,又夾雜着一絲淡淡的失落。開心的是,大家都能如同遵守神聖的契約一般遵守垃圾分類的規矩;失落的是,我就像一個手持武器卻無用武之地的戰士。就在我思緒紛飛之時,一個小朋友拿着垃圾站在桶前,那迷茫的小眼神就像一隻迷失在森林中的小鹿,一副不知所措的樣子。我知道,我的機會來了!

我走上前,親切地問:“小朋友,你要扔垃圾嗎?”他膽怯地點了點頭,小聲說:“但我不知道怎麼分。”於是,我耐心地給他講解了不同垃圾的分類方法,並幫他扔了垃圾。他連聲道謝,而我開心地一直說:“沒關係!”

傍晚,我結束了一天的垃圾桶前值守,雖然勞累,但心裡卻充滿了喜悅。

火眼金睛挑刺護航綠色家園

平谷區南獨樂河中心小學六年級(1)班張梓渝

上週末,學校組織了學雷鋒志願者服務活動,我毫不猶豫地報名參加。我戴着鮮豔的紅領巾,穿着整潔的校服,積極投入到志願服務中,協助環衛工人清掃街道,向居民宣傳環保知識,引導大家愛護環境。

路邊樹木成行、黃楊筆直站立——一切都是如此美好,但仔細一看,黃楊裡、道路旁還藏着不少垃圾。我果斷出手:拿着垃圾袋和夾子,彎下腰,用夾子夾起一個個菸頭、紙片,小心翼翼地放進垃圾袋。樹叢裡的飲料瓶有點難拿,我費了好大勁兒才把它從枝葉間“解救”出來。我認真清理垃圾,小到菸蒂、紙屑,大到廢棄塑料瓶、廢舊物品,都逃不過我的火眼金睛。不一會兒,垃圾袋就裝滿了。看着自己的“戰利品”,我心裡滿是成就感。旁邊的小夥伴們也幹得熱火朝天,有的清理花壇裡的雜物,有的向街坊鄰居宣傳環保知識。在全體隊員的共同努力下,周邊環境煥發出新的生機,雖然我們滿頭大汗,但大家臉上卻笑得那麼燦爛,也許這就是一種無形的力量吧!

在這次志願服務中,我不僅鞏固了垃圾分類的小知識,還增強了環保意識和學雷鋒志願服務精神,明白了只有人人蔘與、學會自我約束,環境才能越來越好的道理。今後,我會繼續“綠色”生活,樹立起“人人爲我、我爲人人”的志願服務觀念。

課間15分鐘的安全守候

北京市第十八中學附屬實驗小學五年級(5)班巴宣懿

三月春風暖人心,雷鋒精神永流傳。每天清晨和傍晚的校門口,我都會看到警察叔叔、保安叔叔和家長安全護衛隊的身影,他們默默守護着我們的安全。他們的無私奉獻和責任感深深感染了我,讓我明白服務社會是多麼重要。我也希望像他們一樣,傳承這份服務精神,儘自己的一份力量去關心和幫助身邊的人,讓我們的學校更加溫暖、安全。

上週,學校開展了“雷鋒之光·守護者之約”校園志願服務實踐活動。當我戴上“校園安全志願者”的紅袖章,站在教學樓走廊時,內心充滿使命感。課間時,我和小夥伴們分工協作,有的在樓梯口提醒同學們靠右行走,有的在操場邊勸導大家文明遊戲,還有的在飲水機旁維持秩序。這看似平凡的站崗,讓我深深體會到警察叔叔、保安叔叔、家長志願者們日復一日的辛苦堅守。

在志願服務中,我感受到了同學們的成長。曾經追逐打鬧的小朋友,現在會主動提醒他人注意安全;以前插隊的小同學,如今成了維護秩序的積極分子。這些變化,正是雷鋒精神在校園生根發芽的見證。而我們每學期的“爭章手冊”上,不僅記錄着勞動服務的優秀印章,也是我們參與校園治理的有益體驗,更鐫刻着責任與擔當。

我回母校當上了小老師

北京市第一六六中學初一(11)班馬語軒

數學,是一門有趣而神秘的學科,而學校數學節的到來,就像一場奇妙的盛宴,將數學的魅力展現得淋漓盡致。新學期我有幸作爲北京市第一六六中學志願者中的一員,回到我的母校北京校尉小學給學弟學妹們講解數學,感受這場數學與志願完美結合的幸福之旅。

活動的籌備階段,我們志願者團隊就像一羣忙碌的小蜜蜂,我們共同討論授課的主題、製作活動幻燈,定期在網上組織會議討論,設計互動環節、準備展示材料,每一個細節都經過我們反覆推敲。我們希望這次數學節不僅能展示數學的深度,還能讓每個人感受到它的趣味性。

我負責的內容是幻方,在準備過程中,我查閱了大量的資料,試圖用最通俗易懂的方式解釋複雜的幻方概念。我們設計了很多題目,需要參與者自己思考並找到答案。

數學節如約而至,母校的學弟學妹們翹首以盼我們的到來。一開始,很多人覺得題目很難,但在我的提示下,他們逐漸掌握瞭解題方法。當他們成功找到解決方案時,臉上洋溢着成就感,而我也爲他們成功理解這一數學概念感到高興。那一刻,我感受到了志願服務的價值和這種知識相傳帶來的溫暖。

從古埃及的金字塔到現代的摩天大樓,數學在人類歷史的進步中起到重要作用,數學可以幫助我們改變未來。很多小學生原本對數學有畏難情緒,但在我們的講解和引導下,他們發現了數學的樂趣,從小種下了熱愛數學的種子。

班級小醫師出診記

海淀區萬泉小學三年級(12)班崔亦燦

前不久,我們班發生了一件讓同學們都很感動的事情。

那天上午,第三節下課鈴一響,同學們都像小彈簧一樣從椅子上蹦起來,三三兩兩玩到一處,教室裡嘰嘰喳喳,像枝頭的那羣麻雀。

“嗷,好疼!”忽然有個聲音“衝”出來,教室裡頓時安靜下來,同學們埋在一起的頭一個個都擡起來,朝發出聲音的地方張望。

坐在教室後面的小郭同學抱着自己的左腿,想擡起腿來,又想放下,一邊咬牙,一邊發出“啊啊”的聲音。有同學連忙問:“你磕着腿了?”“是膝蓋!”小郭同學痛苦地說着,單腿蹦回椅子上,小心翼翼把褲管拽起來。我們湊近一看,好傢伙,膝蓋上有一塊硬幣大的青紫色。

這時候“小醫師”郝翊辰聽見了,趕緊跑過來,湊近看了一眼傷口,又轉身跑到教室後面,拿起了書櫃上的小藥箱。

她蹲下來,打開藥箱,動作熟練地先用棉籤蘸上藥水,在小郭同學的傷口上輕輕塗抹,又撕開創可貼包裝,貼在傷口上。那一刻,淘氣的小郭同學可聽話了,一動都不敢動。

小郭同學放下褲管,朝着郝翊辰說了一聲謝謝,大家都散開了。郝翊辰卻沒動,她不放心地對小郭同學說:“還是去趟醫務室吧,你傷口青紫的地方太大了,創可貼蓋不住啊。”說着,她扶着小郭同學走出了教室。

郝翊辰是我們班的“小醫師”。之前她經常帶着創可貼上學,有同學磕傷了,她都會拿給大家使用。有一回老師看到這一幕,笑着說:“你真是我們班的‘小醫師’。”從那以後,“小醫師”這個稱號就在班裡傳開了。

上課鈴響了,小郭同學輕鬆地走進教室,笑着對“小醫師”點了點頭,好像在說“已經不疼啦”。看到這一幕,我心裡暖暖的,爲我們班有個“小醫師”感到自豪。

援疆歸來,他成了我們的暖師

首都師範大學附屬花園小學五年級(5)班張熙軒

三月,萬物復甦,在這個充滿正能量的雷鋒月裡,我們身邊總有一些人像雷鋒一樣,用行動詮釋着奉獻精神。在我們學校,就有這樣一位“活雷鋒”,他就是我們班的數學老師——劉建東老師。

劉老師平日裡總愛身着深色襯衫與黑色西褲,整個人顯得精神抖擻。他那雙炯炯有神的眼睛,總會讓我不由自主地回想起課堂上的場景:既嚴厲認真,又不失風趣幽默,牢牢地吸引着我們的注意力。走近細瞧,劉老師的發間已悄然泛起縷縷白絲,那是歲月辛勤耕耘留下的深刻痕跡。

幾年前,劉老師主動請纓踏上前往新疆和田市支教的征程。當時劉老師所帶班級的基礎較差,全班四十多個學生,竟有一半成績不及格。在他的悉心教導下,這個原本基礎薄弱的畢業班,最終取得了和田市第一名的優異成績。他也因此深受同學們的愛戴和家長們的讚譽。

劉老師一去就是兩年,他離開新疆的那天,許多家長滿懷感激,前往機場送別。劉老師的辛勤付出也讓他先後獲評和田地區優秀援疆教師和我校的“感動·花園人物”。

後來,劉老師成爲我三年級至今的數學老師。劉老師上課風趣又幽默,總能帶我們開啓一場奇妙的數學之旅。每節課結束後,劉老師都不着急離開,他會在教室裡停留幾分鐘,目光在同學們臉上一一掃過,一旦發現疑惑的眼神,他便立刻上前,耐心地再講一遍題目,直到大家完全理解。

劉老師對班上每一位同學的喜好、性格、學習狀況也都如數家珍。他總能以一種特別的方式,將關愛巧妙地傳遞給大家,悄無聲息卻又溫暖人心。在課堂分享環節,他知道我對書籍有着濃厚的興趣,便特意安排了一次讀書分享會,還鼓勵我要大膽表達,與同學們分享讀書的樂趣。

在我心中,劉老師不只是傳授知識的師長,更像雷鋒精神化身的暖光,悉心呵護我們成長,以無私的奉獻精神,爲我們樹立了榜樣。

教室裡冒出許多神秘禮物

北京第二實驗小學大興實驗學校四年級(5)班方映人

“咦?”我回到教室座位,發現抽屜裡多了一張小紙條,上面寫着:“今天也要元氣滿滿哦!”我愣住了,但心裡暖暖的,是誰放的呢?

這一切要從我們班的“熱能量行動”說起。三月是學雷鋒月,老師鼓勵我們用自己的方式給身邊的人帶來溫暖。於是,我們班決定每天悄悄送出一份小驚喜,讓校園充滿“熱能量”!

剛開始,大家都有點不好意思,但沒幾天,教室裡就多了許多“神秘的禮物”:有人悄悄幫同桌撿起掉在地上的鉛筆,有人發現自己敞開的書包拉鍊被細心拉好,還有人課桌上多了一張小紙條,上面寫着“相信自己,你可以的!”雖然大家都裝作什麼也不知道,可每個人的臉上都掛着笑。

最讓我感動的是那張小紙條。那天數學測驗,我有幾道題不會做,心裡有點着急。課間趴在桌子上發呆,上課鈴再次響起時,我抽屜裡竟然多了一張“今天也要元氣滿滿哦!”的小紙條。我左右看看,想找出“神秘人”,可同學們都在準備上課,沒人看我,彷彿什麼也沒發生。我心裡涌起一股暖流,也想讓這份溫暖繼續傳遞下去。

於是,第二天,我偷偷把一張摺好的千紙鶴放進了同桌的抽屜裡,千紙鶴翅膀上寫着:“好運降臨!”當她發現時,臉上露出了驚喜的表情,我忍不住偷笑。

雖然很多同學不知道這份小小的善意是誰送出的,但這份溫暖會一直留在每個人的心裡,就像角落裡的春天,總有一天,會開出美麗的花朵。

教師點評

傳承雷鋒精神書寫真情實感

密雲區語文學科帶頭人、密雲區果園小學高級教師袁明燕:

每個時代都需要“雷鋒精神”,這類文章如何寫出真情實感?首先,學生對“雷鋒”需要具象化。通過閱讀《雷鋒日記》、宣講雷鋒故事等活動,讓學生看到“鮮活”的雷鋒,去觸摸“雷鋒精神”。

其次,習作是生活的記錄。學生要把感悟到的“雷鋒精神”與自己的生活對接,用心去體悟,親身參與到志願服務中去。在記錄活動過程時,捕捉讓自己心神一動的瞬間進行放大,剖析自己當時的想法,然後在描述事例中加入自己的所思所想。

最後,在實踐中傳承“雷鋒精神”。學生將自己親歷的志願服務感受與“雷鋒精神”進行關聯思考,表達自己對“雷鋒精神”的真切感受。

有事情的記錄,也有思考,學生筆下的“雷鋒精神”在真情實感的加持下才能血肉豐滿,打動人心。

統籌/譚衛平葉婉武文娟

圖片/AI製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