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中公報曝陸面臨巨大挑戰 學者:臺灣應努力避免誤判
政大國關中心19日舉辦「解析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座談會,國關中心研究員陳德升(從左至右)、中經院第一所所長劉孟俊、國關中心主任寇健文、淡大兩岸關係研究中心主任張五嶽、國關中心助理研究員曾偉峰等專家學者出席與談。(朱紹聖攝)
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19日舉辦「解析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座談會,吸引大批學生及民衆前來聆聽。(範揚光攝)
中共20屆三中全會落幕,學者分析,中國大陸面臨各方面的巨大挑戰,但北京思維也出現快速變化,臺灣應更努力避免誤判,防範意外、管控分歧。而中共要和平、要發展仍是其外交政策主流,兩岸爆發戰爭的機率「微乎其微」,雙向多元交流或許是增進關係正常發展的唯一活水、唯一法門。
政大國關中心19日舉辦「解析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座談會,由中心主任寇健文擔任主持人及與談人,和淡大兩岸關係研究中心主任張五嶽、國關中心研究員陳德升、中經院第一所所長劉孟俊、國關中心助理研究員曾偉峰等專家學者共同就此次全會公報內容進行分析。
張五嶽首先指出,此次7月份舉行的三中全會,開會時間是中國大陸改革開放以來最晚、鋪墊時間最長(4月政治局會議發佈消息),但談及的面向最廣,除經濟議題外,還包括外交、法治、環保等領域。而在其5000多字的公報內容也顯示,大陸面臨的挑戰非常大。
張五嶽表示,公報內容不談改革開放以來的過程,只談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在任10年來大陸經濟面臨的各式各樣問題。在關鍵詞方面,公報只提「經濟」22次,較中共18大三中全會所提的34次要少;「市場」則只提到13次,也較中共18大三中所提22次還少。
但張五嶽也提出,公報新增加了高質量發展等用語,「安全」更是用到16次之多(中共18大三中約提到6次)。他認爲,本次公報內容總結10年經驗,並不單聚焦經濟,更多着墨在大陸中長期的頂層設計及戰略部署。面對北京思維的快速變化,臺灣應當更努力避免誤判,防範意外、管控分歧。
曾偉峰則指出,公報提「進一步深化改革」,象徵「習式改革」已全面舖陳,其中多次提及「根本保障是黨的領導」,並未把市場放在更重要的位置,預料大陸的國家管制不可能放鬆,出現了「重安全高於經濟」、「重社會主義高於市場經濟」、強調「大立」甚於「大破」的變化。
北京日前宣佈暫停跟美國的軍控與防止核擴散磋商,寇健文認爲,這是北京出於對美國前總統川普或將勝選的預判。而公報重視安全,則與中共對未來國際環境的認知是充滿風險、挑戰有關;中共也力圖成爲秩序制定者,要在科技創新等關鍵領域上「集中力量辦大事」。
面對三中全會後的中國大陸,臺灣如何「避險」?陳德升認爲,不要去刺激對岸,也不要反對大陸人民,試着讓他們理解臺灣,對臺灣的安全或有積極意義。曾偉峰則表示,理解大陸的決策體制,並將我方想要和平的意願傳遞給中共高層,或許是政府「精準避險」的努力方向。
外界擔憂中國大陸經濟衰退,北京是否會發動對外戰爭轉移視聽?對此,張五嶽直言,中共要和平、要發展仍是其外交政策主流,加上其側重國家安全建設,兩岸爆發戰爭的機率「微乎其微」,而雙向多元交流,或許是化解兩岸政治分歧、增進關係正常發展的唯一活水、唯一法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