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生質能循環利用 屏東牡丹林下展地方創生成果
牡丹鄉發展林下經濟地方創生,以部落山林養雞、林下段木香菇栽培、林下養蜂爲主,圖爲高士部落耆老檢查段木香菇。(屏科大提供/羅琦文屏東傳真)
牡丹鄉發展林下經濟地方創生,以部落山林養雞、林下段木香菇栽培、林下養蜂爲主,圖爲林下養蜂搖蜜作業。(屏科大提供/羅琦文屏東傳真)
屏東縣牡丹鄉公所獲國家發展委員會覈定地方創生計劃,推動以林下經濟爲主題的地方創生髮展,以部落山林養雞、林下段木香菇栽培、林下養蜂,獲得鄉民響應與投入,併成爲牡丹鄉善用森林資源的新興特色產業。鄉公所27日在東源村舉辦「國產材木工坊暨森林生質能循環利用場域」成果發表會,展現牡丹鄉推動林下經濟重要成果。
屏科大森林系教授陳美惠說明牡丹鄉林下經濟升級計劃成果。(羅琦文攝)
來賓爲國產材木工坊暨森林生質能循環利用場域揭牌。(羅琦文攝)
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屏東分署長楊瑞芬、林業保育署科長許賢斌、屏科大副校長施玟玲、屏科大森林系主任吳羽婷、森林系教授陳美惠、牡丹鄉長潘壯志,共同在牡丹鄉東源村辦理「國產材木工坊暨森林生質能循環利用場域」成果發表會,爲場域啓用揭牌且展現牡丹鄉推動林下經濟的重要成果,有超過90名在地社區夥伴參與,由牡丹古謠班以傳統歌謠表演開場,場面非常熱鬧。
牡丹鄉林下經濟部落山林養雞,味道鮮美。(羅琦文攝)
牡丹鄉林下經濟成果發表,鄉親大排長龍品嚐山林美味料理。(羅琦文攝)
屏科大森林系教授陳美惠率團隊協助牡丹鄉進行林下經濟發展,陳美惠表示,牡丹鄉有高達9成森林覆蓋率,這是最大的資本,在發展友善農業的同時,也要結合生態旅遊提升產值,產業才能得以永續發展。
牡丹鄉發展林下經濟地方創生,原本有害的外來種銀合歡,也可以製成各類傢俱。(羅琦文攝)
陳美惠說,在牡丹鄉地方創生2.0計劃中,國產材木工坊已通過環境教育場域,除了農業生產外,也是教育的重要場所。未來希望能結合系列產品,成爲部落文化的發展特色,也是培育年青一代成爲林下經濟人才的重要基地,下一個階段的願景,則是要淨零轉型,達到永績循環。
牡丹鄉發展林下經濟地方創生,以部落山林養雞、林下段木香菇栽培、林下養蜂爲主。(羅琦文攝)
林保屏東分署長楊瑞芬說,牡丹鄉公所是全臺第一個配合林保署「林下經濟」政策,並在2020年度獲國家發展委員覈定地方創生計劃。在林保署經費挹注及屏科大的專業諮詢與輔導下,輔導居民投入2023至2024年度地方創生計劃「屏東縣牡丹鄉農業生產事業林下經濟事業升級計劃」,推動「國產材木工坊」及「屏東縣牡丹鄉林業資材汽化發電系統」建置,是全臺第一個鄉公所層級的「森林生質能循環利用場域」。
楊瑞芬說,這個場域結合木工工藝、環境教育、生質能開發,兼具森林資源循環使用與在地人才開發、活化地方的示範案例,落實牡丹鄉地方創生2.0,從林下經濟到森林資源循環經濟。
屏科大副校長施玟玲致詞表示,屏科大重視大學社會責任實踐,2019年行政院提出臺灣地方創生元年,屏科大即呼應國家政策,鼓勵同仁透過專業協助鄉鎮公所研提地方創生計劃。這5年來,陳美惠教授團隊和牡丹鄉公所充分合作,不僅僅爲首波被覈定的地方創生計劃,從地方創生1.0林下經濟生產事業到2.0國產材的創新發展,產官學及部落一起合作,是開創森林主、副產物永續利用,部落產業發展與森林循環共生的良好示範。
隨後來賓與鄉民共同到國產材木工坊暨森林生質能循環利用場域揭牌,展示教學與實作功能兼具的教室,同時導入部落木工人才培育課程,推動新農業與循環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