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城市觀察|讓企業站“C位”,濟南續寫城企“雙向奔赴”

助力民營企業發展,濟南再次拿出誠意和決心。

5月8日,2023年濟南市民營企業座談會召開,50位企業代表共聚一堂,13位企業負責人現場發言,他們結合各自發展實際,暢談發展思路,表達意見建議,爲民營經濟發展和城市建設出良策、獻良計。

濟南市委書記劉強鄭重承諾:“只要符合高質量發展方向,只要有利於民營企業做大做強,只要有利於民營企業家健康成長,我們都將全力支持。”

面對面、心貼心傾聽民營企業家“心聲”,這場誠意滿滿的座談會拉近了政企之間的距離,讓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們吃下定心丸、安心謀發展。

同時,濟南印發《關於開展攀登行動支持民營企業跨越發展的若干措施》,推出21條措施,助力民營企業攀登新高峰。

一場座談會、一份含金量十足的文件,濟南再次釋放出進一步增強民營企業發展信心的強烈信號。

活力涌動,與城市發展共起舞

事實上,濟南的民營經濟發展一直走在前列。

去年,濟南GDP突破萬億元大關,近半數貢獻來自民營企業。數據顯示,2022年,全市民營經濟增加值佔GDP的比重,由2019年的36%提高到41%,民營市場主體數量達到148.2萬戶,佔全市經營主體的98%以上。

數字背後展現的是濟南民營企業的強大活力和發展韌勁。可以說,民營經濟已當之無愧地挑起了推動濟南快速發展的大梁,成爲名副其實的“主力軍”。

而以濟南去年首次發佈的民營企業100強爲樣本,可一窺濟南民營經濟發展所呈現出的蓬勃態勢。

從發展規模上看,營業收入過500億元的企業2家、100億至500億元的企業10家、50億至100億元的企業10家、10億至50億元的企業71家、10億元以下的企業7家。

其中,“前三甲”爲泰山鋼鐵、九羊集團和齊魯製藥,均入選2022中國民營企業500強。其中,泰山鋼鐵、九羊集團邁入500億元大關,齊魯製藥跨入300億元門檻。潤華集團、東泰進出口、銀豐投資、聖泉集團、泰威冶金、寶元商貿等6家企業跨入100億元營收門檻,均入選2022年山東民營企業100強。

從發展質量看,民營企業100強總資產達到3857.9億元,營業收入4884.4億元,納稅總額142.1億元,利潤總額280.1億元,吸納就業23.6萬人。

從產業分佈看,民營企業100強涉及11個產業,其中,商貿流通產業、精品鋼和先進材料產業的營業收入達千億元以上,生物醫藥和大健康產業的資產、利潤、納稅、吸納就業等指標均居於前列,大數據和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成長潛力較大。

從創新能力看,民營企業100強中68家企業的關鍵技術來源於自主研發,44家企業與科研院所、高等院校開展合作,7家參與國家級科技創新基地建設。39家企業所屬子公司中,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省級“專精特新”企業數量達118家。

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在持續優化的發展環境之下,一大批民營企業正在泉城大地加快成長,煥發出繁榮旺盛的生機,成爲城市乃至全省發展的重要引擎。

量體裁衣,服務民營企業發展壯大

民營經濟的優異表現,離不開有爲政府和有效市場的同向發力,這也是濟南民營經濟逆勢上揚的訣竅。

近年來,深知民營經濟重要性的濟南,不斷“放深水”、“養大魚”,相繼推出一系列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全面激發民營企業創新創造活力,推動民營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2019年,濟南市設立市民營經濟局,作爲政府工作部門,負責全市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指導、協調和服務工作。同年,成立市促進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工作領導小組,2021年又調整爲市委議事協調機構,市委書記、市長爲雙組長,全市民營經濟發展獲“頂格推進”。

針對融資難的問題,濟南市民營經濟發展局健全“五位一體”融資服務體系,去年累計爲企業融資84.4億元,集中送政策進企業600餘家。

在人才供應上,濟南接連出臺“人才政策雙30條”“就業創業40條”等一系列“人才政策”,持續加碼,爲企業發展提供全方位人才支撐。戰疫情促發展和復工達產32條措施等“真金白銀”的惠企助企政策也爲民營企業發展解了燃眉之急。

在服務保障上,在泉惠企平臺集中梳理彙集各級惠企政策3100餘條,發佈政策兌現事項1300餘條,編髮《民營經濟政策指引(2022版)》。創新惠企政策執行方式,推進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和“集中兌現”,加快實現一次申報、全程網辦。

此外,濟南在全省率先建立民營經濟發展環境評價體系,成立創新性助企平臺,對骨幹企業、成長型企業、潛力初創企業進行一對一幫扶。

銀企對接、全程網辦、一對一幫扶、人才保障……每一個行動都是直抵企業“心窩”的“黃金政策”。

今年伊始,濟南啓動骨幹民營企業攀登行動計劃(2023-2025),將建立培育庫,細化培育措施,幫扶企業發展壯大,確保新培育年營業收入過100億元企業1家、過50億元企業2家、過30億元企業3家、過10億元企業5家。

千方百計爲民營企業搭建廣闊舞臺,以更多實招硬招支持更多民營企業在這裡幹事創業,其中,不難看出濟南扶持民營經濟發展的緊迫感、責任感,以及支持民營企業發展的努力與決心。

而濟南以前所未有的決心和力度服務企業發展,目的只有一個,就是給民營企業以信心,讓廣大市場主體輕裝上陣、大膽發展。

續寫城企“雙向奔赴”

當然,濟南的努力並不止如此。

濟南最新出臺的《關於開展攀登行動支持民營企業跨越發展的若干措施》,再次給民營企業送上了一份分量十足的“政策大禮包”——

通過建立企業主動提標工作機制、引導入庫企業建立研發機構、參與重大科技項目、打造數字化典型應用場景,對企業給予用地、用能等要素資源傾斜,引導企業加快創新和轉型升級步伐。

對入庫企業新增用於本地生產性項目投資,或流動資金的銀行貸款,擇優給予專項政策性擔保融資支持,單戶最高扶持1億元,列入政策性擔保業務風險補償範圍。單戶每年5000萬元擔保貸款額度內,按實際貸款期限享受年化利率1%的利息補貼和年化擔保費1%的保費補貼。

圍繞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生物醫藥等重點產業,濟南鼓勵在行業內具有較強影響力的入庫企業牽頭,吸收上下游中小企業、技術研發平臺、市場服務機構等參加,全市計劃成立10個左右的民企產業聯盟,每年給予每個聯盟30萬元經費補貼;對併購本市以外非關聯企業的交易項目,按照併購標的額的1‰給予一次性補助,最高補助100萬元……

這個“政策大禮包”含金量十足,把準了民營企業在能級提升、貸款融資、市場拓展、引才育才等方面的痛點難點,針對性地提出了助企措施,可謂誠意滿滿、福利多多。

而此次濟南重磅推出的“攀登行動”,就是要通過政策扶持,引導民營企業主動對標提標,瞄準國內一流、世界一流的標準,高點定位、換擋提速、勇於爭鋒,做產業的航母、成長的瞪羚、創新的先驅,實現大跨越、再上新臺階。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就民營經濟發表重要講話、作出重要指示,鮮明提出“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是我們自己人”,反覆強調“兩個毫不動搖”“三個沒有變”,充分體現了對民營經濟的高度重視和對民營企業家的關心關愛。

在今年的山東省“兩會”上,“紮實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被列爲省政府報告中2023年十項重點工作之一。其中提到,要支持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持續打造一流營商環境,並點名濟南“爭創國家營商環境創新試點城市”。

而眼下,濟南民營企業座談會的召開以及《若干措施》的出臺,顯然是對這一進程的推進。

今天的濟南,正處於加快發展、跨越發展的關鍵期、機遇期、黃金期,重大戰略的疊加賦能,使濟南站在了時代最前沿、創富新風口,這也將讓濟南的民企迎來更爲廣闊的發展新天地。

在這裡,必將上演更多城市與企業彼此成就、互利共贏的精彩故事。一場期待已久的“雙向奔赴”已悄然開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