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陀兒成「史上首個10月高雄登陸颱風」 氣象署:非常罕見
▲山陀兒帶來強風大雨,對高雄造成災情。(圖/記者賴文萱翻攝)
文/中央社
颱風山陀兒生成後路徑多變,多次警報單呈現近似滯留,最終在今天中午12時許於高雄登陸。氣象署指出,若限縮範圍,「在10月於高雄登陸」的颱風,山陀兒是有紀錄以來第1個。
根據交通部中央氣象署最新臺風警報單,中臺山陀兒今天下午4時中心位置在高雄的東北方約20公里處,以緩慢的速度向北前進。
氣象署預報員張竣堯告訴中央社記者,若是要限縮範圍,「在10月於高雄登陸」的颱風,有紀錄以來的確只有山陀兒;秋天的颱風在動態上相當多變,也不易預測,就臺灣的地理位置而言,大多數的颱風會由臺灣東半部登陸,因此要在高雄甚至西南部登陸,相當罕見。
根據氣象署資料,山陀兒於9月28日上午8時在菲律賓東方海面生成,9月29日便針對山陀兒發佈海上颱風警報,9月30日凌晨2時30分發布陸上警報。
▲山陀兒今天從高雄小港登陸。(圖/氣象署提供)
最初預測路徑,山陀兒會由巴士海峽北轉、穿過臺灣東部海面北上,然而隨着時間推演,山陀兒向西移動的分量也愈多,逐漸由臺灣東部海面北上變成南端登陸,最後則是收斂預測由西南部登陸。
然而登陸後的路徑預測也發生很大的轉變,由原本自西南部登陸後往東穿過中央山脈、由東部出海再北上,直到昨天修正爲自西南部登陸後、沿西部陸地北上。
強度方面,山陀兒生成的環境適合其發展,接近臺灣時已達中臺強度,且行進龜速,在巴士海峽期間仍然在增強變胖,10月1日已達強臺等級;然而後續在臺灣西南部海面近似滯留一段時間,反而削弱了山陀兒的強度,今天中午12時40分才正式以中臺之姿登陸高雄小港。
中央大學大氣科學系兼任副教授吳德榮說明,颱風移動主要還是需要靠導引氣流,山陀兒移動進入了「鞍型場」,也就是大氣處於平衡的狀態,左右的高壓都無法導引它,纔會發生近似滯留的現象;山陀兒滯留愈久,就愈容易受到地形破壞。
根據氣象署資料,前1個於高雄登陸的颱風,要回溯至1977年7月的颱風賽洛瑪,於菲律賓東方海面生成後經巴士海峽北上自高雄附近登陸、臺中港附近出海,暴風圈掠過全臺;當時對高雄港造成嚴重破壞,創下16級強陣風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