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岢嵐將設立新的國家氣候觀象臺

新京報訊 據“中國氣象局”微信公衆號4月11日消息,中國氣象局將在山西省忻州市岢嵐縣建設國家氣候觀象臺。

岢(kě)嵐(lán)縣,隸屬於山西省忻州市,位於山西省忻州市西南部。據《太平寰宇記》,岢嵐縣因境東北岢嵐山得名。岢嵐古城是後漢所建的一座軍城,已有1000多年曆史,境內保存有較爲完好的宋代長城,在中國長城史、軍事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這裡屬中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氣候涼爽,溫差較大,年平均氣溫6.2℃,無霜期120天。

岢嵐縣所在的晉西北地區,位於生態環境脆弱的農牧交錯帶,植被覆蓋度低,水土流失嚴重,生態環境尤其脆弱敏感。

設立岢嵐國家氣候觀象臺,不僅能爲黃土高原和黃河流域氣象基礎、應用研究提供數據,更有助於提升氣候變化和碳監測、區域生態系統專業觀測、氣候系統多圈層相互影響觀測、生態風險預警和生態治理氣象服務能力,利於生態敏感區保護和修復。

岢嵐國家氣候觀象臺將採用“一站多址、點面結合”的建設方式,以岢嵐國家基本氣象站爲中心,與五寨、神池、寧武等國家氣象觀測站組成岢嵐國家氣候觀象臺多圈層生態氣候觀測站網。

該觀象臺將聚焦農牧交錯帶氣候及未來氣候變化高精度預估,黃土高原極端天氣和重大氣象災害預報預警,區域生態環境特徵演變規律及氣象保障,山地、水文和區域生態關係,航天發射氣象保障等開展研究。

岢嵐國家氣候觀象臺擬建觀測網布局圖。圖/“中國氣象局”微信公衆號

山西省氣象局同時印發《岢嵐國家氣候觀象臺建設發展方案(2024-2026年)》,明確觀象臺科學建設的“時間表”和“路線圖”。

未來,中國氣象局將加強組織領導、強化協同推進、加大投入力度,按照建設生態氣候系統多圈層觀測站網、研究性業務平臺、生態與氣候服務平臺、國內外開放合作平臺、人才培養平臺的定位推進岢嵐國家氣候觀象臺建設。

編輯 劉夢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