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忻州“一縣一品”文化遺產展暨文旅推介會廣州文化館開啓

4月11日,“三關又三川 兩山一曲一聖地”山西忻州文化遺產展暨忻州市文化旅遊推介會在廣州市文化館開幕。

展覽一個月,活態展演4天

由人工智能與傳統技藝相結合製作而成的剪紙作品

展廳現場活態展演-北路梆子《四郎探母》

展廳現場活態展演-北路梆子《呂布與貂蟬·小宴》

展廳現場活態展演-嗩吶藝術(五臺八大套)

遊客觀看定襄麪塑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院學術院長、國家傳統工藝山西忻州工作站站長孫冬寧介紹,該次活動通過靜態展覽、動態展示、活態展演等形式,系統展示忻州山靈水秀的物質文化遺產和豐富多彩的非遺項目,同時精選全市14個縣(市、區)傳統工藝項目作品,助推忻州非遺“一縣一品”戰略實施。

展覽按照“三關又三川 兩山一曲一聖地”的策展主題,分五大板塊延展開來。以“三關”表現忻州人忠勇尚武的愛國情懷,“三川”表達忻州人兒女情長的幸福生活;以“兩山”表現忻州的秀美山川和豐富的文化和自然遺產,“一曲”展現忻州河曲民歌二人臺等精彩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聖地”展示的五臺山既是佛教聖地,胸懷博大,又是作爲革命聖地,是第一個敵後抗日根據地晉察冀根據地的中心。

展覽將持續至5月11日,除靜態展覽外,自4月11日至4月14日期間,在展覽現場還將進行爲期4天的活態展演,以文化空間、戲曲、音樂、舞蹈、曲藝等相關表演形式相結合的形式,讓觀衆們聽到、看到、品嚐和觸摸到不同的地域文化空間的獨特忻州味道。

康養福地 自在忻州

蘆芽山日出

楊家將祠堂

提起“山西忻州”,讀者可能感到陌生,但說起“五臺山”“雁門關”,大家肯定就對忻州熟悉起來了。忻州市底蘊深厚、名勝衆多,現場觀展的廣州市民遊客表示,“通過這個文化遺產展,對忻州基本瞭解了,很是嚮往”。

忻州市文旅局黨組書記、局長路向東在推介會上介紹:清涼勝境五臺山、秀麗迷人的蘆芽山原始森林風光、雄偉的長城邊塞文化、黃河文化及溫泉康養、“雜糧之都”、民宿客棧等文旅資源。

“忻州人民政府”官網上爲遊客“規劃”了旅遊線路:從忻州市政府所在地忻府區出發,往東相距80公里就是五臺山佛教名勝區;從五臺山往北進入以雁門關爲代表的古戰設施區;從雁門關往西進入以老牛灣、娘娘灘爲代表的黃河風情區;從保德往東進入以蘆芽山、萬年冰洞爲代表的自然生態區;最後回到忻州市區。這個環形旅遊線路上,鑲嵌着五臺聖境、雁門雄風、黃河風情、蘆芽美景、奇頓溫泉五顆明珠。一路走來,五臺聖境淨化心靈,雁門雄風激盪心靈,黃河風情愉悅心靈,蘆芽美景陶冶心靈,奇頓溫泉洗滌心靈。

近日,忻州市文化和旅遊局確定今年目標任務,全面推進文旅融合發展、全面提升文旅工作質效,謀劃確定9項重點工作,全力推動全市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包括提出要大力發展研學遊、自駕遊、康養遊、低空遊、體育遊,引導音樂節、藝術節、演唱會、藝術展覽、文旅展會等業態健康發展。打造以美食體驗和休閒娛樂爲主題,以餐飲、啤酒廣場、自由歌手、民間戲曲小段、小吃爲主要內容的“夜品佳餚”品牌,不斷擴大消費規模。

南都記者帶你觀展:三關又三川 兩山一曲一聖地

地點:廣州市文化館廣繡園

第一板塊 三關文化

寧武關

偏頭關

雁門關

忻州依山傍險,境內多關,雁門關、寧武關、偏頭關地處要害,稱爲長城外三關,自古多爲兵家必爭之地。

一代代戍邊將士剛毅、忠勇的氣節造就了忻州人彪悍、勇武的民風。漢有“人中呂布、馬中赤兔”,是三國時代最爲快意恩仇的英雄;宋有一門忠烈的楊家將,明有戰死不屈的周遇吉。至今,忻州當地尚武之風猶存,是著名的“摔跤之鄉”。平型關大捷、夜襲陽明堡、雁門關伏擊戰等戰役更是作爲經典永載史冊。

“古有楊家將,今有八路軍。”威武豪邁的楊家將精神代代相傳,塑造了忻州人的智勇雙全、豪爽率真的美好品格。勇猛果敢的布老虎,精彩激烈的撓羊賽,既是過去與現在的時空鏈接,也是古時武將與當代藝人的精神傳承。

第二板塊 三川文化

汾河

滹沱河

桑乾河

忻州是三晉母親河汾河的發源地,汾河、滹沱河、桑乾河奔騰不息,蜿蜒縱橫。一方水土育一方人,造就了老牛灣的壯闊風光,孕育了忻州人的兒女情長。呂布(今忻州定襄人)與貂蟬(今忻州忻府人)的悽美愛情故事廣爲流傳;金元巨匠元好問筆下的“問世間、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許?”至今仍膾炙人口;“哥哥你走西口,小妹妹實在難留……”一曲《走西口》唱的人肝腸寸斷。

“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精美細緻的銀器、澄泥硯、糧食畫等,融合邊塞與中原藝術風情,通過栩栩如生的勞動形象、色彩豐滿的裝飾紋樣、精緻豐富的結構形式,展現出黃河流域的風土人情,表現出忻州人熱愛生活、讚頌生活的美好情懷。

第三板塊 兩山文化

展廳現場展示定襄古代戲裝製作技藝

展廳現場展示忻州民間繡活(繁峙晉繡)和布老虎

山西民歌《人說山西好風光》中唱到“左手一指太行山,右手一指是呂梁”,應是著名詞作者喬羽先生立足忻州面向太原方位時所獲得的創作靈感。

忻州是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擁有世界文化景觀遺產佛教聖地五臺山,有世界文化遺產長城(忻州段),蘆芽山已列入國家自然與文化雙遺產預備名錄。

在忻州“左手一指”的太行山,有着衆多的歷史文化遺存。其中位於五臺縣的佛光寺,是1937年由我國著名建築學家樑思成、林徽因二人於敦煌壁畫研究中發現,是我國現存最早、保存最完整、等級最高的佛教建築。而位於繁峙縣的巖山寺中存留的金代壁畫,詳實記錄了公元895年金中都(今北京)的市井生活,畫工細膩,精美絕倫。在忻州“右手一指”的呂梁山,有號稱“晉山之祖”的蘆芽山,以原始森林、萬年冰洞等自然遺產而蔚爲奇觀。被人們稱爲“北方四懸”的懸空村、懸空寺、懸棺羣落、懸崖棧道等。

第四板塊 一曲文化

河曲民歌

滔滔黃河,千里一曲。河曲西瀕黃河,恰當河之彎曲處,故得其名。河曲是黃河文明的發祥地之一,爲千里黃河、萬里長城“雙龍相會”之地,亦是元曲四大家之一白樸的故里,有黃河上唯一有人居住的小島娘娘灘,省級文保單位海潮禪寺、護城樓、岱嶽殿等文旅資源。

金雞齊鳴,三省皆聞。河曲位於草原文化與中原文化的融合地帶,是晉陝蒙三省區交界處。獨特的人文地理環境形成了當地百姓“走西口”的生活生產方式,孕育了河曲人民純樸自然的民風,造就了《走西口》《五哥放羊》等語言獨特,情感真摯,鄉土氣息濃厚的河曲民歌,素有“中國民間藝術之鄉”之美譽。

第五板塊 聖地文化

五臺山地屬忻州,是世界五大佛教聖地之一,其漢藏文化並存,僧道並居,形成青廟、黃廟交相輝映的佛教文化,共存7朝47處佛教建築;作爲文殊菩薩的道場,終年香火不絕。五臺山佛教音樂,由悠長深遠的青廟音樂與高亢激昂的黃廟音樂結合,被稱爲中國傳統音樂的“活化石”。同時,五臺山也是革命聖地。抗戰後,五臺山地區率先成爲中共中央領導下的中國革命抗日根據地,留下了許多先驅的革命遺蹟。1948年,毛澤東、周恩來和任弼時一行宿於臺懷鎮塔院寺方丈院。

博大精深的五臺山佛教文化與振奮人心的紅色精神相融合,構成了獨具特色的忻州文化。雕塑、壁畫、佛樂、石刻,彰顯了五臺山的文化積澱,蘊涵了中華民族的深厚福祉。

採寫:南都記者 肖陽

通訊員:陳浩

圖片由廣州市文化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