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白礁謁祖遶境 重現蜈蚣陣

臺南市列爲市定民俗的學甲慈濟宮「上白礁謁祖」遶境祭典15日登場,神轎、藝陣遶行街頭前往將軍溪畔的白礁亭,打先鋒的是全臺唯一人力肩扛的真人蜈蚣陣,相當特別。(莊曜聰攝)

列入臺南市市定民俗的學甲慈濟宮「上白礁謁祖」遶境祭典15日登場,今年是保生大帝1041歲神誕,衆神轎及藝陣隊伍一早就齊聚慈濟宮前等待出發,以人力扛擡的蜈蚣陣及暌違30年再度重現的八美圖都很有看頭。

學甲慈濟宮奉祀的保生二大帝神像有800多年曆史,358年神像跟隨鄭成功軍隊迎請來臺,在學甲頭前寮將軍溪畔登陸,因此慈濟宮有臺灣保生大帝開基祖廟之稱。上白礁是學甲人的重要慶典,每年農曆3月11日都會在將軍溪畔遙祭福建白礁慈濟祖宮,象徵飲水思源、薪火相傳;另外,4年一次的大遶境稱爲「學甲香」,是臺南濱海5大香科之一。

人力肩扛 全臺僅存

上白礁最聞名的先鋒陣頭來自後社角集和宮的蜈蚣陣,這是全臺唯一仍以人力肩扛的蜈蚣陣,在上面的小童體重都有一定限制,由156人分2班輪流扛擡行走,與鄰近佳里、麻豆蜈蚣陣都是以拉車方式不同,小童裝扮華麗,非常搶眼,也是一大特色。

蜈蚣陣由長塊木板連接而成,左右可靈活移動,上面放置座椅,從36到108座不等,行走時就像百足爬行的蜈蚣,一般也稱爲「百足真人陣」;集和宮蜈蚣陣僅有36節規模,卻是全臺僅存以人力肩扛的蜈蚣陣,比裝輪推動的耗力許多,一走就是一整天,相當辛苦。

八美圖、紡車輪復出

今年也有不少藝陣在消失多年後重新復出,包括學甲中草坔中隆宮「紡車輪」、東竹圍「八美圖」、內角太安宮「封神榜」、後社聖和宮「郭子儀大戰烏鳳仙」、學甲慈濟宮的漢聲軒北管、採茶舞陣、國樂團,學甲慈濟宮董事長王文宗說,希望藉由傳承慶典文化,重組藝陣,也凝聚在地向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