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全球自然災害保險損失達600億美元,超過去十年平均水平六成

自然災害的頻發讓與之相關的保險損失進一步升高。

兩大全球再保險“巨頭”慕尼黑再保險和瑞士再保險近期相繼發佈了今年上半年自然災害造成的保險損失相關數據。數據顯示,上半年全球自然災害保險損失達600億美元左右,比過去10年平均水平高出62%。

慕尼黑再保險發佈的《2024上半年全球自然災害損失報告》顯示,2024年上半年,全球範圍內自然災害造成的總體損失爲1200億美元,較上一年損失(1400億美元)有所下降。較上年同期相比,保險損失爲600億美元,略有上漲,但較過去10年和過去30年的平均水平(經通脹調整後分別爲370億美元和240億美元)分別高出62.2%及150%。

根據瑞士再保險研究院的數據,在今年上半年預計高達600億美元的自然災害保險損失中,強雷暴(主要發生在美國)的保險損失佔到全球保險損失的70%。

雷暴或強對流風暴的特點是強風(包括龍捲風)、冰雹和暴雨。瑞士再保險研究院的數據顯示,2024年上半年,這類災害在全球範圍內總共造成了420億美元的保險損失。在美國,12場風暴各造成10億美元以上的損失,顯示出這類災害可能造成的損失程度。自2008年以來,美國由於強雷暴造成的保險損失年均增長約8%。

瑞士再保險巨災風險主管鮑爾茨·格羅利蒙德(Balz Grollimund)表示:“近年來,強雷暴已經成爲驅動保險損失大幅增長的主要原因。這是由於城市地區人口持續增長、房產價值攀升,加之投保的財產更易受到冰雹的破壞影響。因此,未來這種因強雷暴災害導致數十億美元損失的情況將更爲常見。”

洪災,尤其是阿聯酋、德國和巴西的洪災事件,也導致保險損失高於平均水平。瑞士再保險研究院的數據顯示,相應保險損失佔全球保險損失的14%。今年4月,強雷暴引發的暴雨導致阿拉伯半島洪水驟發,對阿聯酋造成了前所未有的破壞。根據行業預測,相關保險損失可能高達20億美元,使其成爲阿聯酋有記錄以來損失最嚴重的自然災害事件。儘管氣候變暖會導致強降雨增多,但城市的快速發展、土地用途的改變、排水系統匱乏和土壤乾燥會加劇損失的嚴重程度。

而從地區來看,根據慕尼黑再保險的數據,2024年上半年,亞太和非洲地區自然災害造成的總體損失爲400億美元。但由於長期存在較大的保險缺口,其中只有90億美元得到了保險賠償。總體損失和保險損失均高於過去十年的平均值(分別爲290億美元和41億美元)。

慕尼黑再保險大中華區財產險業務覈保總監劉春林表示,近年來,政府巨災保險在中國多地開展,更好地保障了受災羣衆的基本生活、人身傷亡和住宅修繕等費用,凸顯了巨災保險在災後經濟復甦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已在15個省份、74個地市開展了不同形式的綜合性巨災保險試點,除了地震外,不同地區還會根據地區特點將颱風、洪水、泥石流等常見災害納入,也推出了指數保險等創新險種。

“隨着經濟的發展,中國的巨災保險滲透率有望進一步增加,這將有助於保險業在自然災害事件中,繼續發揮‘經濟壓艙石’的作用,提升社會韌性。”劉春林說。

然而,在劉春林看來,目前在中國,除了上述政策性巨災保險之外,個人和中小企業對低頻災害的風險以及自然災害保險的意識仍然較爲薄弱,這需要依靠政府與行業共同攜手促進風險意識教育,加深市場各方對於自然災害暴露、氣候變化影響及潛在風險的認知。同時,由於費率不足、難以避免逆選擇、潛在損失巨大,數據孤島現象的顯現以及本土自然災害風險管理仍未完善,保險業也面臨挑戰。但長期來看,這也意味着行業在提供充足自然災害保險保障方面仍有較大發展空間。這也就需要再保險公司積極發揮作用,賦能巨災風險價值鏈,與行業及本土業務夥伴緊密合作,打破數據壁壘,攜手提高自然災害建模和風險管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