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厚植未來產業 拚千億規模

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正厚植科創沃野,着力培養未來產業。圖爲上海自貿區。 (新華社)

作爲上海國際科創中心建設的重要承載區,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臨港新片區)正着力培養未來產業。

中新社報導,根據26日召開的2024臨港科創大會消息,臨港新片區科技創新正邁入2.0時代。

2019年9月,中國科學院微小衛星創新研究院整體搬遷至臨港新片區。「經過將近三年的發展,我們發射了包括試驗二十號C衛星在內的一系列相應國家重大的戰略需求的衛星。」中國科學院微小衛星創新研究院院長鬍海鷹說。

更讓胡海鷹欣喜的,是臨港新片區航天產業化發展和航天上下游相關產業的發展。胡海鷹表示,不論是上游的供應鏈,例如聚焦研究衛星飛輪、新型荷載等企業;還是聚焦衛星應用的下游企業,都將在臨港落地開花。

數據顯示,臨港新片區已集聚衛星製造和衛星應用領域創新平臺2個,大陸國家、省部級實驗室4個。臨港新片區正積極推動上海微小衛星工程中心突破衛星批量設計製造等關鍵技術,基本建成低成本脈動式衛星批量生產線,力爭建成中國大陸領先的衛星智能化、標準化、批量化製造基地。

「科技創新帶來的新產業、新模式和新動能是構建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臨港新片區管委會高科處處長陸瑜表示,科技創新將是臨港未來發展的重中之重。

以發展新質生產力爲目標,臨港新片區着力構建未來智能產業集羣、未來能源產業集羣、未來健康產業集羣和未來空間產業集羣。官方提出,目標到2030年,臨港新片區未來產業規模達到1000億元人民幣。

據陸瑜介紹,臨港新片區已落地的上海交大智能製造平臺、朱光亞戰略科技研究院平臺等16家新型科創平臺、科研機構發揮特色優勢,圍繞新材料、人工智慧、空間信息等重點產業發展方向與創新企業深度合作。

一批高能級創新平臺佈局臨港新片區。在會議現場,RISC-V生態創新中心、同濟卓越工程師學院、智能機器人產業研究院(籌)等7個科技創新項目簽約落地。

陸瑜表示,以企業爲主體是臨港新片區厚植科創沃野的關鍵一步。當日新認定的3家創新聯合體和1家大企業開放創新中心,以及正式揭牌的長三角—天嶽國家技術聯合創新中心、上技國際全球離岸創新網絡基地,進一步凸顯企業在臨港新片區作爲創新主體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