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鬧市區驚現“親吻”樓,爲何傾斜?居民安全如何保障?

(原標題:上海鬧市區驚現“親吻”樓,爲何傾斜?居民安全如何保障?)

近日,有市民反映,位於上海市靜安區北寶興路660弄的老小區內,兩幢居民樓竟因傾斜問題而“親密接觸”,導致居民們生活受到影響。

這兩幢樓,一幢六層,樓號爲1-3;一幢七層,樓號爲8。記者趕到現場時,從遠處便清晰可見這兩幢樓六層的屋檐和花架貼在了一起。

十年前開始傾斜,居民家門變形

記者瞭解到,這兩幢樓原本是1994年建造的售後公房,然而從十年前開始,這兩棟樓就逐漸出現了東西向傾斜的跡象。隨着時間的推移,兩樓相向傾斜的程度越來越嚴重。

居民表示:“原先斜得不厲害,後來越斜越厲害了。現在就是大卡車震動一下,我們這個房子也會有一點震動,尤其是我們上面的樓層震得更加厲害。”

走進1號樓的居民家中,記者發現樓體的傾斜已經嚴重影響了居民的正常出入。一位5樓的居民向記者展示了他的困境:由於門走形,他每次回家都要費盡九牛二虎之力才能打開房門,甚至需要藉助門外人的幫助。爲了保證安全,他晚上不敢關這扇門,只能將外面的鐵門鎖上。

而在臥室中,記者明顯感覺到地板的高低不平。爲了更直觀地測試和展示房屋傾斜的情況,記者還特意放置了一顆乒乓球進行測試。結果,乒乓球在沒有任何外力作用的情況下,沿着一個方向滾動,而這個方向正是房屋傾斜的方向。

房屋裂縫明顯,安全度存疑

記者還注意到,無論是高層還是低層的居民家中,臥室天花板都出現了明顯的開裂現象。而在衛生間,兩堵相鄰牆壁的瓷磚上更是出現了橫向的、連續的裂紋,讓人不禁爲居民們的安全捏了一把汗。

一位8號樓3樓的居民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待在這裡就沒有安全感,你知道嗎?一點安全感也沒有!”

房屋爲何傾斜?是否是危房?據同濟大學房屋質量檢測站於2021年6月出具的評估檢測報告,這兩棟房屋的傾斜率分別爲4.12‰和8.42‰,均已超過上海市現行的《地基基礎設計標準》中4‰的限值,但尚未達到《危險房屋鑑定標準》中多層砌體房屋整體傾斜率20‰的危險狀態。

這兩幢樓分別在2017年和2021年接受了兩次房屋檢測。對於檢測出的傾斜問題,報告中顯示的原因是“地基壓縮變形相互疊加”,並給出了維修修復的建議。

居民:即使修繕,還是不安全

在隨後的居民徵詢中,僅有大約30戶居民表示同意進行修繕加固,而這兩幢樓內共有100多戶居民。

“這個維修的方案都沒有,方案沒出來就問我們同意不同意,你說居民同意嗎?”有居民表達了這樣的疑慮。另有居民擔心,即使進行修繕,也可能存在安全隱患,比如影響樓宇內電梯的安裝和使用等。

面對居民的疑慮和擔憂,大寧路街道城市運行管理中心副主任陳瀚欽表示,街道在得知檢測結果後,立即啓動了逐戶的上門溝通工作,並進行了居民徵詢。雖然徵詢結果並不理想,但街道並未放棄對這兩幢樓的安全管理。

據悉,靜安區房管局已在這兩幢樓房周圍佈置了16個點位,進行定期三個月一次的監測工作。中冶檢測認證(上海)有限公司房檢事業部質量負責人陳根生介紹,監測工作主要關注沉降和傾斜兩個指標,通過佈置沉降觀測點和傾斜複合觀測點來進行。

在2024年4月25日最新的監測中,對比1月的數據發現,最大的沉降增量爲1.66毫米,傾斜的最大增量爲0.3‰,均未達到報警值。根據監測方案,如果一年內沉降量達到30毫米或傾斜變化量超過1‰,將啓動複覈流程,進行進一步的房屋評估。

陳瀚欽副主任表示,街道將繼續對這兩幢樓進行監測,並根據監測結果採取相應的措施。對於居民提出的小修小補要求,街道也將及時進行處理。同時,街道也計劃進行進一步的徵詢工作,如果居民同意進行修繕加固,將細化具體的方案。房屋一旦達到危房標準,街道將第一時間向區級房屋管理部門進行上報,研究具體的處置措施。

在此,我們呼籲廣大居民關注自身居住環境的安全狀況,積極參與房屋安全管理工作。同時,也希望相關部門能夠加強監管和檢測力度,確保居民的生命財產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