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汽集團發聲:對歐盟加稅決定深感失望,計劃將綠色工廠引入歐洲

歐盟揮舞起關稅“大棒”砸向迅猛發展的中國電動車行業。

6月12日,歐盟委員會發布關於對華電動汽車反補貼調查的初裁披露,擬在7月開始對進口自中國的電動汽車徵收臨時反補貼稅。

據悉,在原有10%普通進口關稅之上,擬對中國比亞迪汽車加徵17.4%的關稅,對吉利加徵20%的關稅,對上汽集團加徵38.1%的關稅。這三家生產商均在歐盟正在進行的調查中被抽樣。

此外,歐盟計劃對參與調查但未被抽樣的電動汽車製造商平均加徵21%的反補貼稅;未配合調查的電動汽車製造商將被加徵38.1%的反補貼稅。在上海擁有一座超級工廠的特斯拉,可能會“在最終階段獲得單獨計算的關稅稅率”。

從初裁結果來看,對目前中國汽車出口規模最大的上汽集團,歐盟的關稅“大棒”砸得最狠,加徵最高38.1%的關稅。

6月13日,上汽集團發佈《關於歐盟委員會反補貼稅決定的公開聲明》,對歐盟委員會的決定深感失望,認爲相關措施不僅違背 了市場經濟原則和國際貿易規則,甚至可能對全球汽車產業鏈的穩定和中歐經貿合作產生較大不利影響。

作爲全球領先的汽車製造商之一,上汽集團一直致力於通過創新和高質量的產品服務全球消費者。過去十年,上汽集團在新能源和智能網聯等核心技術領域的研發投入近1500億元, 累計獲得26000餘項有效專利。

“我們依靠技術創新,而非政府補貼,竭誠爲中國以及海外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消費者提供綠色環保的優質產品。”上汽集團申明,它同時表示,“隨着上汽名爵在歐洲市場銷量的日益增長,我們正計劃將中國新能源技術、綠色工廠引入歐洲。我們希望通過積極舉措,促進中歐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合作,共同推動全球向低碳經濟轉型。”

聲明中,上汽集團殷切期望歐盟能夠認真傾聽中、德兩國汽車企業的呼聲,堅決避免人爲設置新能源汽車貿易壁壘,切實維護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呼籲歐盟委員會慎重考慮其決定,並與包括中國在內的全球汽車產業夥伴進行建設性的對話,共同尋找促進公平競爭和可持續發展的解決方案。

“我們將密切關注事態的發展,並採取一切必要的法律和商業措施,切實保護自身的合法 權益和全球客戶的利益。 ”

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車企海外銷量達到468萬輛,其中上汽集團出口量以120萬輛的規模排名第一。在英、法、德等歐洲十三國的中國汽車銷量排行榜上,上汽集團2023年以24.28萬輛的規模同樣位居第一,吉利和比亞迪則分列第二和第三名,在歐洲十三國的銷量分別是2.24萬輛和1.59萬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