燒光400億,銷量爲0!爲啥還有人信賈躍亭?

足足折磨賈老闆9年的FF91,這回終於到了亮相時刻。

賈躍亭用了三個“九年”形容,“九年冒險、九年磨難、九年不屈”,發佈會帶了層濾鏡,乍一看以爲是賈老闆的個人紀錄片。

曾經賈躍亭的造車不斷跳票,有人比喻,“堪比拼夕夕的最後一刀,永遠無限接近量產,永遠都差臨門一腳。”

如今賈老闆的新車,終於不是PPT了,但似乎也沒好到哪去。

在3月底的發佈會上,人們大失所望,只看到了一個車架子,還是剛噴完漆的那種,雖然4月份整車是出來了,可更多細節還要等月末的終極發佈會公佈。

有網友毫不留情地掀開了賈老闆的遮羞布:

“在讓市場失望這件事情上,賈躍亭從來都沒讓市場失望過。”

FF曾經想跟樂視撇清關係,但如今,處處都離不開賈躍亭的影子。

賈躍亭的汽車夢,如果被批不靠譜,真正有問題的絕不只是他。

衆所周知,FF一直是賈躍亭“下週不回國”的救命稻草。

但很多人不知道,其實FF的救命稻草也是賈躍亭。

第一次,被救命。

2014年,當時還不是老賴的賈躍亭,第一次去美國FF公司考察的時候,工廠內破敗蕭條,荒草叢生。

整個公司據說只有一名員工打卡上班,廠內也無任何生產設備。

或許是FF創始人造車的熱情打動了賈躍亭,當時大手一揮投資FF,也正是這個決定,讓FF公司起死回生。

畢竟,那時賈躍亭還不是“老賴”,樂視也正處於業務巔峰期,FF只是作爲賈躍亭龐大樂視超級汽車計劃裡的一環。

第二次,被成名。

很快,樂視暴雷,在國內一片怒罵聲下,賈躍亭直接登上飛往美利堅的航班。

討債的人問賈躍亭在幹嘛?爲何不還錢?啥時回國?得到的回答統統是造車。

至於爲啥非呆在美國造車,還是因爲賈老闆心繫FF,“一旦回國之後又來不了美國,FF的融資就沒戲了,就垮了。”

賈躍亭的迴應,讓名不見經傳的FF出現在大衆視野,一夜黑紅。

與此同時在經營上,過去賈躍亭做樂視的兩大殺招,也讓FF“繼承”,併成功從小白逆襲變身。

1.造詞大師

FF被賈躍亭造了不少新詞,跟樂視的“生態化反”比,有過之無不及。

比如“準”量產車,指的是準備量產的量產車。

FF的車主叫“塔尖用戶”。“交付到全球塔尖用戶手中,儘快達成全球超級塔尖用戶市場第一的目標。”

以及重新定義“里程碑”,FFF有7個里程碑,3種交付模式。

2.融資高手

爲了儘快讓FF91投產上市,雖然賈躍亭自己還深陷資金危機,卻在美國拉到一輪10億美元融資。

賈躍亭甚至還動用人脈,讓FF搭上一條產業鏈快車,“FF公司與湖北黃岡市政府達成了不具約束力的合作框架協議,計劃將未來的FF中國總部遷至黃岡。”

FF,就這樣靠着賈躍亭的兩大殺招,從一個不知名的三流車企,快速成爲人盡皆知的三流車企。

然而,過於依賴賈躍亭這棵大樹,也給FF帶來了陰影。

有樂視醜聞在先,無論賈躍亭使出渾身解數,FF從開始就不受人們待見,甚至被嘲諷“割韭菜”。

在國內,造車大佬們一發布新車,哪怕絞盡腦汁把喉嚨喊破,都很難得到大衆關注。

但FF,這個在國內還沒影兒的車,總能輕鬆讓很多人惦記。

在它被機構做空,直指“不認爲FF公司能賣出哪怕一輛汽車”的時候,網友還能及時補刀:這不是做空,是打假。

之所以如此,是因爲FF創造了兩個“奇蹟”:

FF還沒量產,就能搞出大大小小几十場發佈會,官方強調車型多次升級,核心子系統、技術平臺也是多輪迭代。

FF至今未賣出過一輛車,但融資已經超過350億。

很多人都以爲FF撐不過3年,沒想到這些年,FF不僅沒死,存在感反倒是越來越強。

1.互聯網打法卷效率

很長時間,外界都在質疑FF的研發能力,甚至有沒有真的在生產。

曾有媒體走訪FF公司內部,發現它似乎真的有在“好好造車”。

騰訊棱鏡報道,FF員工們一心撲在工作上。有員工透露,“早上八點到公司,就已經找不到停車位。”

FF75%的員工是研發,背景也是充滿大廠光環:大多來自特斯拉、蘋果、谷歌。

FF不僅有兩棟辦公室小樓,還把互聯網思維用到了極致。爲了提高溝通效率,設計電機的人和生產電池的人坐在一起,FF甚至還不設CEO、COO等職位。

這種思維更誇張到,一般的車的安全測試都是做實體實驗,而FF劍走偏鋒,要用大量電腦模型代替實體車,美其名曰降低成本。

負責人特意強調,“大車廠要在一個環節碰撞15輛車,才能進行下一步,而我們藉助軟件的幫助,只需要5輛汽車。”

只用5輛車做考覈的結果就是,FF也跟互聯網公司一樣,產品研發速度狂飆,只用了2年半,就造出百萬級豪車FF91。

2017年,FF高調發布FF91,自信滿滿喊出“最強動力電動車”,然而不出意外的話還是要出意外了。

在現場,有人讓賈躍亭試試自動泊車功能:“您只需一按。”不料賈總按下後,這臺展示車並沒有動。

更尷尬的是,發佈會第二次試圖讓這臺展示車進行自動泊車演示,它又一次罷工。

除此之外,FF的充電樁等基礎設施,對於車內功能的介紹也是幾乎沒有,完全不像正常的發佈會。

2.“純手工造”秀肌肉

新車出師不利以後,FF也低調了一段時間,開始悶聲造工廠,爲量產做準備。

去年2月,賈躍亭在漢福德製造工廠搞了場發佈會,對外公開FF最新進展。

本來是想展示造車有多匠心,沒想到更加深了人們對FF難量產的認知。

都2022年了,FF的工廠看上去還是不夠先進。

從直播看,整個工廠裡沒有流水線、沒有壓鑄機,只有工人在擰螺絲,上演一出“純手工打造”,這也直接解答了很多人對FF爲何這麼難量產的困惑——生產線似乎還不夠成熟。

市場的反應也很誠實。

賈躍亭曾稱新車訂單量超過6萬張,“訂單量遠遠大於產能”,然而現實卻是,2022年財報顯示,僅有401個訂單支付了訂金。

卷效率、秀肌肉,FF哪樣也沒落下,但最後交出的成績單卻如此難看。

看似如此不靠譜的FF,能活了9年,當然不是靠夢想。

其實FF並不缺送錢的人,這些年累計融資了近400億。

很多人都好奇,到底是誰在支持FF,或者說,在支持賈躍亭?

刀哥一挖,還真有不少人。比如某科技公司副董事長徐新穎曾說,投資FF的原因很簡單,就是投資賈躍亭這個人,希望支持他站起來,“畢竟當年唯一能單挑馬雲、馬化騰。”

甚至FF在沒賣出一輛車的情況下就能上市,上臺敲鐘的代表,有前任美國州財長、汽車供應商副總裁,連預定車主都是美國著名投資人。

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身份——FF全球合夥人。

今年2月,賈躍亭還在個人社交媒體上,發文感謝這些合夥人,幫助FF完成了1.35億美元融資。

之所以支持FF,是因爲“只有FF取得巨大的成功,賈躍亭才能實現足額甚至超額還清債務,對債權人盡責到底的願望。”

在這些人眼裡,賈躍亭縱然有諸多黑歷史,風水輪流轉,“可以是快翻身的中國馬斯克,也可以成爲世人敬仰的超級英雄。”

但這些精神合夥人忘了,新能源車的時代早已變了,留給新人造車的逆襲可能性越來越小。

賈躍亭當年剛下場造車的時候,新勢力才誕生,新能源還是一片掘金藍海,蔚小理剛誕生,比亞迪還只是一個三線車企。

9年過去,藍海變死亡紅海。

在FF量產車終於面世的時候,前途、拜騰、愛馳汽車等同行接連傳出負面消息,曾經都喊出“趕超特斯拉”的目標,如今卻都變成求生。

此外,在車機已經成標配的背景下,賈躍亭的“互聯網生態汽車”概念,不僅不新鮮,甚至很雞肋。

拋開大環境不談,從FF 91 Futurist要做的來看,它瞄準的是百萬級豪車市場,這個市場本身對車企的資金實力要求也相當苛刻。

畢竟土豪比亞迪做出的百萬豪車叫好不叫座,還有法拉利、邁巴赫、勞斯萊斯等,這些豪車全年銷量不過3萬多,對於背後不差錢的大財團來說,比起銷量更重要的是提升形象。

而窮小子FF,既沒有法拉利的豪氣,更不是賺錢大王比亞迪。

一邊,是強調從研發到配置都最牛逼,但另一邊又總是在哭窮。

財報顯示,FF上一財年淨虧損達到5.52億美元,公司成立九年來的累計虧損約合240億。

可以說,FF從誕生開始,就活得很擰巴。

結語:

這些年跟着賈躍亭,FF算是學到了不少“精髓”。

去年12月,FF新任CEO陳雪峰預計,FF 91 Futurist將於今年3月底開始量產,並在4月底前完成交付,而唯一限定條件就是:

需要有1.5億至1.7億美元資金。

說白了,就是投資人該給FF打錢的時候了。

這種要錢路子還在繼續。據最新路透報道,FF91 Futurist的首批交付時間,還要再延遲兩個月,稱將取決於“大量的額外融資”。

總之,在FF的邏輯裡,如果量產不了,那一定是錢不到位,曾幾何時,這也是賈躍亭的完美邏輯。

過去賈在中國找錢,信任破產後開始在全球找人找錢。

如果FF信任再破產,合夥人該去哪裡找呢?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權請聯繫刪除

本篇作者 |江源